诗人谈诗教学设计(1).doc《诗人谈诗》教学设计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殷文华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想象描绘体会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蕴涵的意境。
在体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分析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
赏析《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意境,学习作者把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清晰表 达的方法。
5,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一、 导入课文: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古往今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你记忆的 仓库里,一定有你所喜欢的诗歌。能不能背上一首给大家听。(学生背诵)今天, 我们先共同欣赏一首现代诗歌一现代作家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展示 课件)
二、 赏析诗歌:
1、 有感情地朗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齐读课 文)
2、 找出你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我喜欢“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这是作者的错觉,这个错觉很 美,我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好几篇都有过这样的错觉,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就把月光当作是霜;苏轼也曾把月光照在院子里当作是积水空明, 总之,给人的感觉很美。
2、 我也喜欢“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与其像他说的是错觉,还不 如说是想象,李白苏轼就是由眼前的月光联想到霜和积水,同时我还感觉到他们 之所以会产生错觉,真因为他们日有所思。
3、 我喜欢“不久,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因为这里的“仿 佛”用得好,并不是真的吹动,而是作者自己想象出来的。似乎是被风吹动的。
4、
我喜欢“月光流进门槛”这句话,我们一般用“照”,而这里用一个“流” 字,把月光写成动的了。
5、 我喜欢“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用了对比, 把“沉睡”与“醒来”形成对比
6、 我感觉整首诗是有现实(写月光)-…想象(仿佛)--现实(万物沉睡)
7、 我最欢“......月亮的弓弦”,因为它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
(好,现在同学们是否可以总结归纳一下,刚才同学们是从哪些角度来说出对这 一首诗歌的喜爱呢?刚才从修辞、错觉、联想想象、用词准确等方面说出了自己 对这首诗的喜欢。现在不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诗人曾卓又是如何来评价这首 诗的呢。)(展示课件)
三、解读课文:
同学们齐读课题。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从课题中看出作者将从哪个方面来评价 这首诗?(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同学问、同学答)点拨:我们曾学 过一首诗: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哀愁、思乡、悲伤)作者直接说自 己悲伤了吗?它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这种感情的?(多种景物:藤是枯的,树是 老的,马是瘦的。。。。。。,在这种景物的描写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达到了情与景的水乳交融,这就是一种意境。(出示“意境”的概念)(学生质 疑,何谓“意境”,出示“意境”的概念,并用“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来解 说“意境”)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2、 结合曾卓的观点,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宁静和深沉的意境。
(参考:宁静:(1)从诗中“月光”、“深夜”这些词直接可以看出诗歌描绘的是 深夜的景色,给人带来一种清冷、宁静的感觉。可以体现出宁静的意境。(2)“有 风从北方来”表面上写诗人能听见风吹的声音,
诗人谈诗教学设计(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