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总结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总结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总结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胰岛素
敏感性
胰岛素
分泌
大血管病变
30% 50% 50%
50% 70% -100% 40%
70% 150% 10%
100% 100%
2型
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
出现胰岛
素抵抗
正常糖代谢
Leslie RDG等,《糖尿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第22章,131~156页,1997)
中国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理想
尚可
差
血糖(mmol/L)
空腹
非空腹
~
~
≤
≤
>
>
HbA1c(%)
<
~
>
血压(mmHg)
<130/80
>130/80~ <140/90
≥140 /90
BMI(kg/m2)
男性
女性
<25
<24
<27
<26
≥27
≥26
TC(mmol/L)
<
≥
≥
HDL-C(mmol/L)
>
~
<
TG(mmol/L)
<
<
≥
LDL-C(mmol/L)
<
~
>
细胞功能衰竭
细胞功能(%)
Adapted from UKPDS 16: Diabetes 1995: 44:1249-1258
0
20
40
60
80
100
-
-12
-
-10
-
-8
-
-6
-
-4
-
-2
0
2
4
6
诊断后年数
UKPDS
UKPDS: 2型糖尿病单一药物疗效
单用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胰岛素、二甲双胍(肥胖)
HbA1c控制在8%以下病例
3年 半数
6年 35-38%
9年 16-21%
结论:
单一药物治疗效差,逐年减退。早期联合治疗对
强化血糖控制、延缓胰岛细胞功能衰竭至关重要
2型糖尿病合理治疗方法
Matthaei S, et al. Endocr Rev 21:585,2000
病人教育
饮食控制
锻炼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
磺脲类
胰岛素
80 120 160 200
空腹血糖 (mg/dl)
100
80
60
40
20
0
OGTT时平均
胰岛素水平(mU/l)
中国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饮食控制、运动治疗
超重/肥胖
非肥胖
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
或α-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双
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
以上两种药物之间
的联合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α-糖苷酶抑
制剂或双胍类
或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非药物治疗
口服单药治疗
口服药间联合治疗
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续)
口服药联合治疗
以上两种药物之间
的联合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α-糖苷酶
抑制剂或双胍类
或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
血糖控制不满意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双胍类或格列酮类
或
磺脲类/格列奈类+ α-糖苷酶抑制剂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口服药**和胰岛素(中效或长效制剂每日1-2次)间的联合
血糖控制不满意
多次胰岛素***
胰岛素补充治疗
胰岛素替代治疗
注:*有代谢综合征表现者可优先考虑;**肥胖、超重者可优先考虑使用
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如胰岛素用量较大,可加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