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对联常识
第一节 诗词常识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
格律
指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运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一)韵和押韵
韵
本指和谐悦耳的声音、旋律,引申指诗赋中押韵的字。
押韵
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比古体诗严格。
这种格律要求可以概括为: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平仄,讲对仗。
:
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
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共357句;
我国古代最短的诗歌——晋朝傅玄《杂言》,只有两句。
近体诗的句数是固定的。
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排律句数不限,但必须是偶数句。
从每句字数来说,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有4中主要形式:五言律诗(五律)、五言绝句(五绝)、七言律诗(七律)、七言绝句(七绝)。
出句、对句
出句:每联的第一句
对句:每联的第二句
律诗的第一至第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韵和韵母不同,它不计韵头,两个字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就算同韵,可以相押。
韵母可以分成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韵头和韵尾则可有可无。如“大”dà的韵母是a,a是韵腹,没有韵头、韵尾;“瓜”guā的韵母是ua,其中u是韵头,a是韵腹,没有韵尾;“刀”dāo的韵母是ao,其中a是韵腹,o是韵尾,没有韵头。
韵比韵母范围大,一个韵可以包含几个韵母。
押韵是为了声音的和谐,因为同类乐音(元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可以构成声音的回环美。
押韵是诗歌的基本格律要素之一。从《诗经》到后来的诗词,几乎没有不押韵的。
押韵
近体诗在押韵方面与古体诗的不同在于:
第一,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用仄声韵的很少;古体诗既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第二,古体诗的用韵方法有一韵到底和中途换韵两种,韵脚有逐句韵(每句都押韵)和隔句韵的不同。近体诗则必须一韵到底,韵脚只有隔句韵一种,且一般是偶数句押韵。但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
近体诗的押韵,一般依照“平水韵”。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四声和平仄
四声
指中古汉语的四种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中古四声到现代四声的变化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语音学中,将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称为浊音,声带不振动的音称为清音。辅音有清有浊,而多数语言中元音均为浊音,鼻音、边音也是浊音。
中古时期,韵以声调为纲,不同声调的字不同韵,韵母相同的字声调不同的话就属于不同的韵。
平仄
平仄其实是对汉语声调的再分类。平指没有起伏升降的声调,即中古四声中的平声;仄指有起伏升降的声调,即中古的上去入三声。
在创作和欣赏诗词对联这类作品时,仍应该按照中古四声来掌握平仄。
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近体诗平仄的基本规则可以概括为:
(1)一句之内,平仄两两相间;
(2)联内两句,
诗词对联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