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毫米的认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毫米的认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 题:毫米的认识
课 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王林林/冯堂办事处土墙小学
目标确立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3、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厘米=10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评价任务
1、同学间相互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并举出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
2、通过当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出几道单位换算的题考考同伴。
3、在测一测、估一估、游戏等环节,训练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你们猜一猜,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2
生猜完后师说明∶王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在王老师的身高里包含着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关米和厘米的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你能用你掌握的知识,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同学们估得准确吗?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尺子量量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师:请全班三个组分别对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进行测量。
(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26厘米
宽∶18厘米多4个小

《毫米的认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1-09-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