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批评的艺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批评的艺术
  季羡林先生平生潜心治学,为人淡泊宁静,与世无争,是人所共知的宽厚长者,很少见他发脾气,但却有一次例外:   1986年4月,受北大洛阳校友会的邀请,季羡林一行前去洛阳访问。访问过程非常愉快,但在返程途中却遇到了不快。当时,北京与洛阳之间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火车,乘客非常多。而坐软卧包厢也有级别要求,县团级以上的官员才能乘坐。列车长出于对老人的尊重,不忍心让老人家挤来挤去,就临时决定把季羡林等4人安排在了第一个软卧包厢。
  这时,原来被安排在这一包厢的一位司局级官员也带人上了火车,当发现被车长调换到后面的包厢后,便大发雷霆。他拒不进入调换的包厢,还在过道上边跺脚边嚷嚷:“列车长擅用职权,随意调换包厢,我要向铁道部反映,撒了他的职!”气焰十分嚣张,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引得众人侧目而视。
  季羡林先生见此情形很生气,于是他叫身边的工作人员去找那个官员,附在他耳边说了两句话。奇怪的是,刚才还大呼小叫、不可一世的官员顿时噤若寒蝉,乖乖地服从了列车长的安排。原来季羡林说了这样两句话:“你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如果你要去铁道部告状。撤列车长的职,包厢里的那个老人就要以人大常委的身份,去向总理告状,撒你的职!”
  一场一触即发的激烈冲突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化解了,从中可见季羡林先生的谈话艺术。面对那个官员嚣张的言语和举止,他针锋相对,仅仅用两句话就点中了对手死穴――缺乏最起码的道德修养和深怕丢掉乌纱帽的心理,让其不寒而栗,俯首听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季羡林要求工作人员转速自己的话时采用的是“附耳而言”的方式。这么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批评教育了这个官员,弘扬了社会正气,又保护了他的自尊,给了他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力图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批评的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