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预设.doc“毫米的认识”教学预设
莲山课
件k
“毫米的认识”教学预设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 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 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倾听能力,并 在学习活动中渗透一定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 度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准备:一人一张光盘,一把直尺。同桌一份活动物 品(2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2张识字卡片,一块磁 铁,一颗象棋子),一张记录表。
教学预设:
一、引入
1、 估计老师有多咼?说说怎么想的?
2、 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
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 1厘米有多长?我们在测量哪些物 体的时候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3、 测量书本的宽度,是多少厘米?
4、 看来书本的宽度不是一个整厘米数,要想比较准确 地知道数学书的宽度,就要用到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 位,毫米。(板书课题,齐读。)
(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入手,引导孩子们回忆以前学过的 长度单位,有趣而自然。并通过孩子们自己测量发现书本的 宽度不是一个整厘米数,体验到需要一个比它更小的长度单 位,由此明确了学习毫米的必要性,简单而深刻。)
二、展开
(一)认识毫米
1、 1毫米有多长呢?请大家观察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哪 到哪是1毫米长呢?
2、 电脑演示放大的直尺,认识1毫米的长度。
3、 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呢?请大家拿起铅笔用笔尖点 着数一数。(板书:1厘米=10毫米)2厘米呢? 5厘米呢? 10厘米呢?
4、 画出1毫米的长度。对1毫米长的线段你有什么感 受?
不用尺子画1毫米,同桌检验,并马上修正。
5、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长度、宽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
的物品?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让孩子们先尝 试着自己在尺上找一找1毫米,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厘米 和毫米的关系,通过找一找,点一点,数一数,画一画,说 一说一系列活动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感受1毫米、几毫米的长度。
1、 测量光盘的厚度,看看够不够1毫米?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光盘,慢慢 地把光盘抽出来,两个手指之间的这条小缝的高度大约就是 1毫米。看着这条小缝,看着这个1毫米,你有什么感受想 说的吗?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晕:米概念的基础上,让每个孩 子们通过光盘用手来感受1毫米的厚度是直观而有效的。通 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进一步强化了 1毫米的概念。)
2、 如果老师要大家比划出2毫米的厚度,你们打算怎 么做? 4毫米呢?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讨论,得岀把2张光盘叠加就是 2毫米的结论,初步感受了单位累加的数学思想,同时也让孩 子们对几毫米的长度有了初步的体验。)
3、 小小估测员:
A、请大家估计一下,你们觉得那样物品的厚度最接近1 毫米?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后,给予学 生充分比较的材料,让他们从中找出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 体。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可以借助光盘的厚度进行比较,使 他们感受到估计时需要先建立一个估的标准,同时
毫米的认识教学预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