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做为一个母亲, 我常常被一个问题所难住,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即快乐又主动的学习呢?”自从我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 。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让我认识到当父母的不易。 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要先掌握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教育理念。身为一个母亲,我无时不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 他不是父母的私属品。 作为父母可以爱孩子,但不能占有孩子。 ”作者不同的观点也为我所推崇,即: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动不动就对孩子进行呵斥。实际上,孩子也有其人格,你不尊重孩子,就不要期望获得孩子的尊重。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所采用的方式,也会被孩子所学习。权威的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 但是却存在隐忧, 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学习,改变自己权威教育孩子的方式。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
王涛博士说:“当孩子闹情绪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
时他们没有接收能力,没有学静下来以后再交流,
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
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 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
错误; 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
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 进入孩子的世界, 孩子就能
被我们带领 ”这些都是我们做父母要学习的。
所有的孩子要学习二点,一·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简单的说,就是爱;二·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 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 没规矩和爱的读后感有爱的规矩是教训。要建立正确的规矩, 不要超于孩子年龄段设立孩子做不到的规矩。要先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对做不到的事情要有宽容,管教时要带着爱, 让孩子感觉到规矩的背后是有爱的。 而不是让他感觉冷冰冰,是跟他作对,让他受苦的。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全的孩子。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 相信我们合理的方法, 会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幸福的成长!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在读过钟老师推荐的《规矩和爱》这本书后,颇有感触。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我们不能只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而要时时反省自己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精髓在于身教胜于言传。 如果自己没有上进之心却叫孩子要好好学习,恐怕只是白费口舌。路依遥,从小到现在,犯些错误很正常,但是我们作为家长,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是需要及时纠正的,而且我和孩子的妈妈,包括爷爷,奶奶,平时我们的言行也很注意,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 否则孩子很容易学会一些不好的习惯。
教育孩子就像建房子,地基得先打正打实。忽视地基,迫不及待地想要快速建成高耸美观的大厦, 就算建成了,也是经不起风雨的。如果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 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和品格, 只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 这样的教育无疑是不正确的。如果孩子从小就得到父母的百分百爱和关注,活得快乐,受尊重,各方面得以健康成长, 就算学习成绩暂时不拔尖,他的将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这就像一栋地基坚固的房子, 就算高层出了问题,它的根基还是正的呢。
分数不能代表未来。 如果我们的孩子像汉堡包的那片牛肉, 被老师和父母夹压着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没有了剩余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更重要的东西。未来,当社会不需要高分了,需要的是综合能力高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而且我们要求孩子次次考高分, 孩子也会在心里想我们到底爱的是他们本人, 还是分数?从孩子的角度来说, 如果他自己不知道主动学习, 依赖父母押着他去学, 就是考了高分也没有用。所以,我们身为父母不能太浅薄,目光要看得远一点。对于路依遥,她的学时语文和数学作业的完成,听写生字的掌握,这些平时关注的较多,除了学习,我还在周末孩子在家里的时候,通过让路依遥,整理房间,帮奶奶做点简单的家务,让孩子在多方面去体会, 知道平时的小事也要有条理,当然,从目前来看,孩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家长去发掘,去教育的地
方,只有在不断地,即孩子的成长中,我们才能慢慢有所感触,有所提醒,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最后借用一位哲学家的话,播种一种思想,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会收获一种
《规矩和爱》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