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节目分析一、节目概况?名称:《幸存者》( Survivor ) ?类型:野外生存冒险类真人秀?播出平台: CBS ?开播时间: 2000 年5月二、节目简介?《幸存者》于每周四晚 8点至 9点播出,节目从自愿报名的选手中选出 16 名选手,把他们带到荒无人烟之处,在接下来的 39 天里,他们被分为两队,进行游戏竞赛,每轮竞赛之后,从失败的队伍里淘汰一名队员。?最后的“幸存者”将获得 100 万美元的巨奖。?据 AC 尼尔森公司调查数据,第 1季节目开播第 2周,收视率即居全美黄金时段榜首。三、节目分析?早在 1995 年 CBS 推出了汽车越野节目《生态大挑战》,节目取得成功后,再经过新一轮的资源整合,推出《幸存者》,这是世界电视史上带有里程牌意义的事件,从此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电视节目类型——野外生存真人秀。?(一)、虚拟环境与真实记录“真实电视”远比纪录片“蛮横”,它人为地制造极端环境,并把人放到这个环境之中加以考察。《幸存者》的虚拟环境是荒蛮的野外,选手面对的不仅是人事的纷争,更重要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考验。各人努力的目标不是每次竞赛的胜出,更要紧的是不被接踵而至的投票所淘汰。这样具有明显“迫害”性质的环境设置,自然符合电视节目所需要的戏剧感和内在张力。节目采取的手段是尽量不露痕迹的真实记录,以隐藏制作者的态度和立场,从而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接近真实。多机位拍摄的海量镜头,大多是即兴式的发现,是等待后的抓取,选手的心态表露也只是在行动过后对着摄像机的个人独白。?(二)、自然考验与人性纷争如果要概况《幸存者》的情节的话, 可以是简单的三个词: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幸存者》的戏剧冲突是通过两种方式得以实现的,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一是人与人的冲突。由生存危机带来的冲突为节目的刺激性奠定了基础,但更刺激的还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上。从节目中可以看到,选手有的明火执仗、有的韬光养晦、有的咄咄逼人、有的以退为进, 更有一些处于“蛰伏”状态的选手,往往笑到最后。维持这种进退平衡往往比单纯做事更需要智慧和能力——其实这也是当代人在当今社会的尴尬处境。?(三)、规则设定与奖金诱惑《幸存者》中的规则设计都是一个目的: 即人为地设置障碍,选手克服障碍的过程就构成了节目叙事的框架。这些障碍包括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的恶劣,选手们为了生存必须团结奋斗,挣扎求生;二是人际环境的险恶,游戏规则要求 16 名选手中每隔三天就要进行一次匿名投票,其中一名选手将被淘汰出局。为了取得岛屿的居留权,选手们“做事”——要与天斗,搭建房屋、寻找食物;还要“做人”——与人斗,可以采取除了谋害之外的任何手段,诸如造谣中伤、妖言惑众、拉拢欺骗等,日常生活中的“潜规则”成为节目中的“显规则”。而所有这些冲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为设置的,是建立在游戏规则的强迫性和巨额奖金诱惑性的前提之上的。节目制片人马克·伯内特曾说: “我就是想让观众看看普通人身处充满勾心斗角的人际环境中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幸存者》节目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