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水杨酸
(又名柳酸,源于拉丁文的“杨柳”,或邻羟基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
水杨酸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丙酮、松节油,不易溶于水,20 °[1]。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可由水杨苷代谢得到。它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也是一种植物激素。水杨酸具有与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相近的结构与药效,也可用于治疗痤疮。
历史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在记录中提到一种从柳树树皮中提取的苦味粉末可以用于止痛和退烧。这一办法还见于苏美尔、黎巴嫩和亚述古文献的记载。切诺基人与其他北美原住民有用树皮浸出液治疗发烧的传统[2],他们使用植物的内侧树皮制成药物并用于镇痛。1763年,一名英国牧师爱德华(埃德蒙德)·斯通指出柳树树皮可有效退烧。[3]
1828年,法国药剂师亨利·勒鲁克斯与意大利化学家拉斐尔·皮里亚提取出了柳树皮中的有效成分,并以白柳的拉丁文学名Salix alba将其命名为水杨苷。皮里亚通过分解该物质得到了水杨酸。
1839年,德国研究人员还从绣线菊(旋果蚊草子)中提取了水杨酸。虽然他们的提取物具有相同的疗效,也对消化系统有副作用,如导致胃发炎、出血、腹泻,高剂量摄入时会导致死亡。
植物激素
水杨酸是一种酚类激素,可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与离子的吸收与运输也有调节作用。水杨酸同时也可以诱导植物细胞的分化与叶绿体的生成。水杨酸还作为内生信号参与植物对病原体的抵御[4],通过诱导组织产生病程相关蛋白,当植物的一部分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在其他部分产生抗性。通过形成挥发性的水杨酸甲酯,这一信号还可在不同植物间传递。[5]
药用
水杨酸在古代已经被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同时还有消炎作用[6]。
现代医学中,水杨酸甲酯也被用于缓解关节和肌肉疼痛;水杨酸胆碱广泛用于治疗口腔溃疡。与果酸(β-羟基酸)类似,水杨酸是很多护肤品中的关键成分,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痤疮、银屑病、鸡眼、毛发角化病。[7] 用于脱去肥厚的茧时,其典型的浓度是6%的阿司匹林-凡士林膏,涂抹在该部位1小时,再洗去即可。
水杨酸外用对微生物有抗菌性,其防腐力近于酚。水杨酸可使角质溶解,其制剂浓度不同而药理作用各异:
1%-3%有角化促成和止痒作用;
5%-10%具有角质溶解作用,可使角质层中连接鳞细胞间粘合质溶解,从而使角质松开而脱屑,亦可产生抗真菌作用(因去除角质层后并抑制真菌生长,水杨酸能帮助其他抗真菌药物的穿透,并抑制细菌生长)。
25%浓度具有腐蚀作用,可脱除肥厚的胼胝。适用于皮脂溢出,脂溢性皮炎,浅部真菌病,疣,鸡眼,胼胝及局部角质增生。许多洗发水中也含有水杨酸,作为去除头皮屑的有效成分。
其他用途
虽然大剂量的水杨酸对人体有害,水杨酸常用作食品防腐剂和牙膏抗菌剂。对某些对水杨酸过敏的人而言,即使小剂量接触可能也是有害的。
水杨酸钠是一种常用的真空紫外荧光粉,可发出波长420nm的荧光。[8]
水杨酸甲酯搽剂可缓解关节和肌肉疼痛。
次水杨酸铋是一种常见的胃药,用于治疗腹泻、恶心、胃灼热和胃气胀。也是一种温和的抗生素。
胆碱水杨酸局部使用,可以治疗口腔溃疡。
皮肤美容
广告流行语:「老旧的角质去掉了,毛孔看不见
水杨酸[共3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