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 3.doc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 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2、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 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 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 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 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二、 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 说教法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五、 说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先预习一遍教科书,再从网络、课外读物中搜集一些关于古代中国君主与宰相 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科举考试等内容的资料,基本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 实,并进一步布置学生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些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 新课导入
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这些政治制度随之消亡了没有 呢,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直接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内容。
3、 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主要讲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部分学生自学。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四个问题: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唐朝的节度 使和藩镇;北宋分割限制地方权力;元朝的行省制度
注重补充材料,让学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口与动脑结合起 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
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
高中历史必修1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