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案例.doc《凡卡》教学案例
东门口小学 李泽金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 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 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 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 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 的黑暗。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 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 法。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 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 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 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 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学生 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 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
1、 在教学中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段—— 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让学生讨论凡卡受尽哪些折磨?为什么挨打?怎么 挨打的?进而体会凡卡的非人生活。
2、 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借助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引 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 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了许 多省略号。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 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用这样的
设计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
学法: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 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插叙的反衬作 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 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理清文章条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凡卡写信的 内容以及描写他的神态、动作、联想的段落,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文章表达的 思想感情;通过精读,学习文章表达手法。
3、 情感与态度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 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教学难点:理解凡卡写信过程中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领悟文章将作 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大家接触过哪些外国文学?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 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
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 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这部分内容。
《凡卡》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