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十一世纪《汉宫秋》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马致远的《汉宫秋》因其新颖的主题,鲜 明的人物形象及典雅优美的意境成为昭君故事中一颗绚烂 的明珠。它的主旨思想、人物形象命运、艺术特色等备受学 术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对 21 世纪以来学界对《汉宫秋》的 研究状况作一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二十一世纪 《汉宫秋》 综述 《汉宫秋》因其浓郁的悲剧氛围被称为元曲四大悲剧之 一,一直以来广受大众的喜爱。 21 世纪以来, 学术界关于 《汉 宫秋》的研究文章大致有 100 多篇。综观这 100 多篇文章,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其主旨思想、人物形象命运、艺术特色 及比较研究几个方面。
1. 关于主旨思想的研究 关于《汉宫秋》的主题思想,学者们历来评价不一,近 十几年来学术界基本上认为《汉宫秋》的主旨是借历史悲剧 写人生的迷惘、困境。如王璐、乔阳和张哲《关于主题的思 考》(《前沿》)认为《汉宫秋》为借古讽今之作,马致远《汉 宫秋》是通过汉元帝让妻影射宋朝灭亡的原因。另有观点认 为《汉宫秋》 为多种主题相互融合, 董琦《元杂剧主题新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从作品、世界、作者、读者四个角
度得出《汉宫秋》的四个主题:爱情悲剧;民族矛盾;怀才 不遇;人生困境。聂心蓉《从“昭君怨”到“帝王悲”一一 对忠奸之争模式的借用于升华》(《探索与争鸣》)指出,《汉 宫秋》戏剧结构与以往的忠奸之争模式不同,在此剧中,忠 奸矛盾与民族矛盾只是外部冲突,戏剧真正表现的是汉元帝 精神世界的内部冲突,即汉元帝的性格和命运由自满自得到 失意无奈突转的过程中,汉元帝逐渐意识到个人命运被主宰, 人不能为所欲为,爱其所爱的人生悲剧。胡小成《马致远主 题辨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通过联系马
致远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悲惨遭遇,即元蒙时期残酷的民族 压迫和知识分子歧视政策以及求取功名屡屡碰壁的境遇,将 王昭君外化为人间一切可拥有的美好, 得出结论,《汉宫秋》
的表面上是写汉元帝失去爱妃的迷惘、愤恨和痛苦,实际上 是抒发自己的理想被粉碎、迷失了人生坐标后困惑与绝望的 情绪。很明显,胡小成的观点突出了戏剧中包含的时代背景 及作者个人经历,这种见解是很有道理的,任何作品都无法 摆脱社会现实及作者人生经历对其的影响, 《汉宫秋》也深
深打上了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的烙印。学术界对《汉宫秋》 的主题的定位产生分歧,除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外,根本 原因在于《汉宫秋》是马致远对昭君出塞故事的改编,历史 上昭君出塞便是为了调和矛盾,而马致远的改编,很容易便 让读者将其主题思想定义为政治或爱情主题,而忽略其人生
层面上的思想价值。
2. 关于人物形象及命运的研究 学界对《汉宫秋》中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元帝与王 昭君身上。汉元帝被普遍认为是懦弱无能的皇帝,无法掌握 自身的命运。 张丽波、 高霞《汉元帝形象改造原因分析》 (《前 沿》)认为汉元帝是一个毫无君主威严,面对民族压迫无能 为力的弱者,并分析了马致远之所以将汉元帝塑造成这样一 个悲剧形象,主要是借汉元帝之口表达自己对民族压迫、知 识分子歧视政策的悲痛及自身郁郁不得志的愤恨。李中合 《简论的悲剧主人公
二十一世纪《汉宫秋》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