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之歌》一文教学设计.doc《浪之歌》一文教学设计
太和县三中教育集团大新校区:魏新华
《浪之歌》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有这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 可抛。同学们学习过这首诗吗?这首诗写出了爱情的美好。爱情,是
天底下最崇高、最伟大、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 人歌颂她,赞美她,还有人用这种真挚而又强烈的感情,来抒发对祖 国、对故乡的爱恋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篇爱 情散文诗《浪之歌》,来感受一下爱情的伟大和美好。
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感受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 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3、 通过模仿写作,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自主学习
(一) 、自主学习指导
1、 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再读课文,在头脑中展现文中描述的最美丽的画面。
3、 掌握生字词。
(二) 、积累字词
1给下面括号字注音。
执(拗) (炽热)(祷)词(馈)赠
憔(悴) 真(谛)长(吁)短叹夜(阑)人静
炽热 (chi )祷词(ddo)憔悴(cui )
长圧短叹(XU )夜阑人静(lan)彻夜不寐(H1S ) 执拗(mil )馈赠(kui)真谛(M ) 2、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执拗 )
(2)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憔悴 )
(3)因伤感、郁闷、痛哭等不住的唉声叹气。(
长吁短
叹 )(4)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谛
)
(5)男人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
变。(海誓山盟 )
3、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浪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三、合作学习:
(一) 、朗读(1—)段:文中的”浪“是怎样爱海岸的?
1、 情投意合(合为一体、冷却)
2、 朝思暮想(清晨:海誓山盟、傍晚:祷词歌吟)
3、 忠贞不渝(执拗、急躁——坚忍、耐心)
4、 难舍难分:(潮涨:拥抱、潮退:扑倒)
(二) 、朗读第五段:
“浪”仅仅爱恋海岸吗?她还爱什么?
为美人鱼——跳舞
为有情人——陪伴
与礁石 同乐
为遇险者——施救
为丽人——馈赠
总之:爱生活、爱自然、爱人间万物。
(三) 、如何理解(一7)段的含义?
爱得执着(形容憔悴——终身工作)
(四) 、借海浪之歌作者想表达什么感情?
(提示: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资料读课文思考)
背景补充:
纪伯伦虽然出身于黎巴嫩,十二岁随母亲去波士顿谋生,15岁 他被送回故国,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呼吁民间疾苦,被认为带有 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驱逐出境,重新返回美国,因此一生大部 分时间生活在美国。
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 中,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 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 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感情: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 火热的衷肠
四、拓展提升,想象仿写:
这首散文诗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抓住浪的特点,运用拟人 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花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
他对自然、
《浪之歌》一文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