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苏轼早期书法风格.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苏轼早期书法风格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人生坎坷,仕途困顿,他将满腔激情寄托于文艺,以旺盛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优秀文艺作品。然其诗文书画只不过是“博学余暇、游手余斯”的副产品,他真正的抱负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正如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所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正是苏轼晚年对自己人生价值所做的总结与解剖,这亦是对其政治生命的自嘲,却也暗含了对自己文学艺术生命的肯定。黄州、惠州、儋州的十多年贬居生活,不仅是他文学艺术的辉煌时期,也是他人生思想范型发展、成熟乃至最后完善的最关键时期。假如没有这一段生存挫折与磨炼之玉成,也就没有如今我们心目中的苏东坡。社会存在实践影响了东坡的思想意识与心理转化,使其性有所适,宣之于文艺,完美其人格。是以我们所熟悉的苏轼,是黄州以后的东坡,所熟悉的他的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是黄州以后的中、后期作品,亦是当下研究苏轼书法的热点,而对于他的早期的书法作品及风格却乏人问津。
  
  苏轼是一位书写人生的书法家,是以他的书法风格的变化与其人生经历息息相关,按其人生历程,黄州以前(1079年)是他书法风格的第一阶段积累期。苏洵酷爱书画,苏轼亦受之影响,自幼好书画笔砚,尝手抄经史。《文集》《子由幼达》记载:“方先君与吾笃好书画,每有所获,真以为乐。”《绘宝堂记》载:“吾少时,好此二者(书画)。”《砚鉴》载:“仆少时好书画笔砚,如好声色。”《春渚记闻》亦载:“苏公少时,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卒之学成而已。乃知笔下变化,皆自端楷中来尔。不端其本而欺以求售,吾知书中孟嘉,自可?a识也。”从上述资料可知,苏轼学习并创作书法的时间都很早。苏轼早期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有48件,其中以行书居多,小楷次之,楷书又次之。在苏轼的早期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他的书法成就的是行书和草书。《奉喧帖》与《眉阳奉候帖》是苏轼现存最早的两件作品,均为行书,作于嘉?v四年。此两件作品字体清秀,笔法劲爽,与王羲之的《兰亭序》无论是点画还是神韵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苏轼心追手摹之痕迹,正印证了黄庭坚在《跋东坡墨迹》中所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宝月帖》是苏轼现存最早的墨迹,书于治平二年,为行草书体,点画变化丰富,结体圆转流动,颇有王羲之《寒切帖》与《初月帖》之韵味。随着人生阅历的加深及政治冲突的显现,书于熙宁四年的《致运句太傅帖》与《延平郭君帖》在晋人萧散简远的韵致之中隐隐透出一种压抑之中的不平之气,苏轼的个性也在书法之中彰显出来,此后的《天际乌云帖》和《昆阳城赋卷》这一特征更加显著。在此期间,苏轼的小楷也很有特色,而且同行草书一样,亦具有“东晋风味”。他的小楷代表作《媳妇上问帖》、《与文与可字说》、《远游庵铭》用笔跳荡,凝练端庄,与王羲之的《乐毅》、《东方先生》两帖相接近,代表了此一时期苏轼小楷书法的成就,亦表明了苏轼的小楷已趋于成熟。而早期的楷书代表作《表忠观碑》,字体敦厚,笔画雄壮,显然以颜真卿的楷书为发端。
  
  据上述资料可以得出,在此期间苏轼的书法总的特点是力追晋唐,故可用“晋风唐法”四字加以概括。他对晋人的书法推崇备至,是“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特别是对

浅析苏轼早期书法风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