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熊 芸
一、教材简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本文设定两个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我把重点定在研习第三自然段这个重点段落及掌握“其”字用法上,引导学生思考“游洞心得”,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思考拓展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一(3)班学生虽然潜力大,但是在文言文知识的掌握上却不是很好,理解本文重点段落中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及学习“其”字用法,依然会让学生觉得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我想把这堂课作为这篇文章的重点归纳课,引导学生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并掌握“其”字用法。引发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第三段包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本文中 “其”的意义与用法。
(2)、能力目标
学习“其”字用法及理解本文重点段落中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3)、情感目标
领会“志”、“力”、“物”对于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领会“志”、“力”、“物”对于达到生活、学问乃至事业的目标的重要性。
2、掌握虚词 “其”的意义与用法。 
五、教学难点
领会“志”、“力”、“物” 的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
采取独立自学、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3
七、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文言文需要小组协作。 
提问法---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
讨论法---课堂上需要活跃气氛。 
反馈法---新知识需要及时整理。 
练习法---教学上需要精讲多练。 
八、课型:多媒体常规课
九、课时安排:1课时
十、教学准备
给学生发放练习单子
十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牛顿看到一个苹果砸下来,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看到水沸腾顶起了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王安石游褒禅山又得到什么体会呢?
(二)、提出教学目标
第一:分析课文的重点和精华部分
第二:掌握“其”字的用法
(三)、课文分析:
(1)先来完成第一教学目标,提问:《游褒禅山记》的字词翻译已经过完,今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文的脉络
(2)请大家找出本文中的重点段落
明确:第三段
(3)第三段中,作者的“所得”是什么?(学生讨论环节)
明确:①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是“求思之深”,即古人有所感悟的原因是经过深入地探求和思考。
②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三个条件
分析: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 文件大小293 KB
  • 时间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