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枸杞》-高中语文汪曾祺小说散文鉴赏集锦.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枸杞》


最喜欢汪曾祺先生的《枸杞》了,一篇小小散文,味道平淡如水,却极富抒情性,窃以为,它不仅具有澡雪精神,能净化灵魂,同时也是一篇极好的教学文章也。

《枸杞》开篇,平平起笔,“枸杞到处都有”,接着又说“枸杞头是春天的野菜”,读文至此,我不禁窃笑,估计汪曾祺先生欲要展扬一下他的“吃经”了,因为他已是技痒难忍了。
是的,汪先生很得意他的美食家身份,他的文章中时常摇曳着这一点,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他的好吃与会吃。
由此可见,此言也,就暗藏启下之用,不露声色地导出了下文。
闲话少叙,且说枸杞。
作者的“枸杞经”是这样的,“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
这道菜谱,步骤精细,层次分明,节奏感强。
首先,“采摘枸杞的嫩头”,记住,必须是“嫩头”,此乃第一步备料也。
其次,“略焯过”,“焯”者,读音chao,我们这里叫“用水炸一炸”,就是用水烫一下的意思,这一步十分关键,是老是嫩,火候掌控,全在这个“略”字上,轻了不熟,有菜清气,重了就老了,口感嚼头都不好。
那么,如何把控这个“略”字呢,窃以为,当水烧至70度左右,有气泡出现时,即可将切好的枸杞头入水,待枸杞颜色变重,迅速捞出,凉水一拔,即可。
也许有人会说,还有个枸杞头老嫩的问题,这就没办法了,只能看烹调功夫了。
第三,“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要比着刀切,这一步看的是刀上功夫。
另外,作者又说“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这是另一种做法,应该叫“爆炒枸杞头”吧。
好了,做好了,尝尝吧,真是质嫩爽口,香飘十里,一箸入口,三生难忘。

作者文笔一转,言道“夏末秋初,开淡紫色小花,谁也不注意”,这就展示了枸杞那低调平和的身姿,毫不张扬,了无威仪,就暗暗契合并映衬了后面那“一对老夫妻”也。
作者继续介绍道“随即结出小小的红色的卵形浆果,即枸杞子”,接着又补充道“我的家乡叫做狗奶子”,此言也,就呼唤了后面那“一对老夫妻”也。

作者描述道,“我在玉渊潭散步”时,“在一个山包下的草丛里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找什么”,只见“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走几步,停一停,弯腰”。
他们在找什么呢,这里就使用留白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我有些好奇,遂走上前去问道“您二位找什么”,答曰“枸杞子”,我又问“有吗”,于是那位“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这就呼应了前面的“枸杞子”一节文字。
而从写作角度来看,这段文字使用了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
随后,老同志又“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则是使用了细节描写,展示了其自娱自乐、自得其乐的心态。
接着,作者描述道“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
这一幅粗略的人物图,就由表及里地展示了他们神清气爽,精神饱满。
于是,作者使用设问手法揣测着,“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完全是”,是的,正如作者所言“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一点来”,因为“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那边肯定会有熟人”的。
作者豁然悟道,“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枸杞》-高中语文汪曾祺小说散文鉴赏集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旭心上上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9-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