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方藏鱼。被称为中国第一名菜,至今已有 4300 年历史,古人认为鱼和羊是天下最“鲜”的食物, 而把这两种最鲜的食物同烹则更鲜, 所以便有了“羊方藏鱼”这一名菜。此菜与彭祖有很大关系。彭祖对汤有研究, 汤讲究一个鲜字, 所以在菜上也十分讲究“鲜”, 把羊和鱼同烹, 以为最鲜、更鲜, 古汉字“鲜”字也出自“羊方藏鱼”这道名菜, 同时它也是彭祖饮食文化的一个亮点。霸王别姬。是江苏徐州地区的传统名菜。徐州人民为纪念在推翻暴秦统治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英雄项羽, 并怀念那位心系国运、大义凛然的绝代佳人虞姬, 创制了霸王别姬这道名菜, 流传至今。解放后, 毛泽东、刘少奇、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来徐州视察工作, 都品尝过这道名菜, 并给予赞扬。这道名菜经已故名厨裴继洪改进, 借鸡、鳖形象的烘托, 使霸王别姬这一历史题材,含义委婉,意境甚妙。鸡、鳖肉质鲜嫩,汤浓味醇。地锅鸡。地锅菜的汤汁较少, 口味鲜醇, 饼借菜味, 菜借饼香, 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如今, 有厨师将传统地锅菜的制法加以改良,从而推出了地锅鸡、地锅鱼、地锅牛肉、地锅三鲜、地锅豆腐、地锅小龙虾等地锅佳肴。龙门鱼。鲤鱼是徐州人民喜爱之物,有视鲤鱼为喜庆有余之意,故徐州有“无鲤不成席”的风俗。儿童入学、学子进考必烹制鲤鱼使其食之, 喻其“成龙”之意。此菜的特点是外酥里嫩, 兼蓄五味,形状美观,汁浓鲜香。冰糖肘子。色泽红亮,酥烂肥润,甜而不腻。东坡肉。北宋年间, 苏东坡任徐州知州。岁属乙已, 秋八月, 黄河决口, 七十余日未退。苏公亲率全城吏民抗洪, 终于战胜了洪水。至十月中, 水退境安。为了防止以后再出现如此险情, 次年, 东坡大力修筑黄河大堤。同时, 又从南起云龙山向西北至黄河堤相连处, 修造了一条防洪堤( 现此堤犹在, 人称苏堤)。百姓见苏东坡疲劳奔命, 为民造福, 纷纷杀猪宰羊, 担酒携菜,送至牧府慰劳。苏公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烹调而回赠州民。并云: “父老何自来, 花椒袅长江。水来非君过,去亦非吾功。”回赠肉由此得名。此菜的特点是酥香醇厚、肥而不腻。鸳鸯鸡。鸳鸯鸡得名于美丽的传说:相传秦末有位美人虞姬( 沭阳人) ,因避秦乱来到古吴,姿容绝代, 博学多才, 立志非英雄不嫁。一日谒孔庙, 见项羽重瞳炯耀, 仪表非凡, 单臂举鼎, 心窃慕之, 遂禀其父邀项羽作客, 虞姬亲做一菜为“鸳鸯鸡”。其父会意, 当面许亲, 又资助项羽起兵反秦、秦灭亡后,项羽自命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今江苏徐州) ,这“鸳鸯鸡”也就在彭城流传下来了。“鸳鸯鸡”酥香、醇厚、色泽艳丽、造型优美,寓意深长,为人们所喜爱。油烫鸭。最著名的当属徐州钟记油烫鸭。沛县鼋(音 yuan) 汁狗肉。已有 2100 多年的制作历史,据《史记》记载: 刘邦手下名将樊哙, 少时以屠狗为生。刘邦与他交深, 常食肉不付分文, 久之樊不快。为躲刘邦, 樊将肉摊迁至湖东夏锬( 今山东省微山县夏镇)。刘邦闻讯赶去, 遇河受阻, 正苦于无钱乘舟, 忽河中游来一只大鼋, 驮刘邦游过河去。刘邦找到樊哙,樊正愁狗肉无人问津,刘邦抓起狗肉就吃,经刘邦一吃, 人们遂竞相购食。其后, 刘邦常乘鼋过河食之, 樊哙恼鼋, 杀之与狗肉同煮, 不料狗肉更香, 狗肉售完,至此鼋汤煮狗肉,香味不减。因此,沛县狗肉又称“鼋汁狗肉”。刘邦定天下后, 樊哙将鼋汁汤传给其侄, 世代相承。沛县狗肉以凉食为主, 食时用手撕肉不用刀切, 其味尤佳。相传, 刘邦做泗水亭长后, 得知樊哙杀了老鼋, 非常气愤, 将樊哙切狗肉之刀全部收走, 且令他今后不准用刀。樊哙无奈, 只好把狗肉用手撕碎出售。故“沛县狗肉不用刀”的吃法一直流传至今。公元前 195 年,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途经故里沛县,宴请乡亲, 以狗肉作饮, 酒酣,赋《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今守四方!”今天,沛县狗肉伴随《大风歌》名扬四海。烧杂拌。源于淮扬菜,在徐州得到发展。把子肉。徐州把子肉的饮食特点是: 肥而不腻, 多滋多味, 肉色令人垂涎。徐州把子肉是这种小吃的统称, 还有其他的辅菜来搭配比如: 四喜肉丸, 兰花干, 海带结, 面筋, 豆筋, 豆皮, 腐竹, 腐衣, 素鸡片, 虎皮鸡蛋, 黄花菜, 小青菜, 豆角, 香肠, 排骨, 肘子, 鸡腿等等荤素组合, 可以满足顾客不同饮食需求,要一瓶啤酒,再配上一碗白米干饭浇上美味鲜香的肉汁,吃起来满嘴流油, 回味悠长,口口留香。羊肉汤。伏羊节, 原本是徐州当地的一种民俗。每逢暑期到来, 百姓都会吃羊肉、喝羊汤,以此强身健体,滋阴补气。因此,民间早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众所周知,吃羊肉,喝羊肉汤就是“发汗”的。冬日里吃着热腾腾的羊肉是再好不过的美食, 徐州人偏要反其道而行, 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红油羊肉
徐州特色小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