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福建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福建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泰宁一中李志刚追溯过去, 福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 300 余年,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 茶叶创新增多, 开创乌龙制茶工艺, 茶叶贸易渐盛, 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茶与百姓的生活十分贴近,雅俗共赏, 它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 除了历史久远的优势以外,在茶类的创制上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许多诗人的优美诗句也在不断地把福建茶的曼妙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莲花茶襟书东晋,南洋思乡忆石亭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 公元 376 年)。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 120 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公元 1011 年, 泉州太守高惠莲题刻“岩缝茶香”至今尚存。明正德元年( 公元 1506 年) 始建“不老亭”。亭名因北宋熙宁二年( 公元 1069 年) 戴忱题诗( 诗刻于莲花石上), 诗中有“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而得。不老亭因全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俗称“石亭”。自此莲花峰茶改称石亭绿茶。至清道光年间莲花峰下种茶更盛,且在南安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较多,石亭绿茶渐成为侨乡送祝“顺风”的礼品,久而久之,华侨嗜饮,随后,石亭绿茶畅销南洋诸岛,甚至远销英伦。游子思乡, 石亭寄意, 茶与亭与人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如今古镇焕彩, 新楼成片, 但山门楹联依然:“茶绿峰青, 开放几更今古; 亭高莲傲,醉醒一样乾坤。”宋词偏爱建溪春,元曲令兴武夷风建茶因产于建溪流域而得名。建茶有文字记载的是在南北朝时期(479-502) ,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 今陕西宝鸡市南部) 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 即溪敲其冰(以) 精壶煮建茗,共宾客饮之。”表明建茶历史悠久。北宋林逋在《建茶》中写道“石碾清飞瑟瑟尘, 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时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开创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 并风靡全国。可谓龙飞凤舞倾朝庭, 斗茶比艺创时兴。北宋· 丁谓(962-1033) 《咏茶》;北宋· 范仲淹(989-1052)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 蔡襄撰(1049-1053) 《茶录》;宋· 宋子安撰(1064 前后) 《东溪试茶录》;宋· 黄儒撰(1075 前后)《品茶要录》;宋· 徽宗赵佶撰(1107) 《大观茶论》;宋· 熊蕃撰(1121-25). 熊克增补(1158) 《宣和北苑贡茶录》; 宋· 赵汝砺撰(1186) 《北苑别录》等详尽记载和研究了当时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术及饮茶风载北苑茶的宋代茶书有一半以上, 茶诗词达千首以上。宋代武夷茶为建茶组成的一部分, 至元大德六年(130 2 年) 创立焙局,设置御茶园于九曲溪之四曲畔,每年制“龙团”五千饼。从此, 武夷茶大量单独入贡, 元朝鼎盛, 至御茶园解体长达二百六十年之久。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征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国皇家茶园——御茶园不仅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辉煌,而且象征闽茶在中国茶叶的特殊地位。明清有心话工夫,咸丰无意问茉莉当斗茶之兴渐减,明清时期的福建茶进入了创新时期,创制了多种茶类。继宋代贡茶和斗茶之后的又一次辉煌。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 释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 陆廷灿(1734) 《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清· 董天工编(1751) 《武夷山志》等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乌龙茶问世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出现了适于乌龙茶的独特品饮方式,

福建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