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榆林的状况.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榆林的地理位置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 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 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 107 ° 28 ′— 111 ° 15′, 北纬 36° 57 ′— 39° 34′之间, 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 西连宁夏、甘肃, 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 南接本省延安市。晋陕蒙宁区域中心城市。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 270 多公里, 明长城横贯东西 700 多公里。地域东西长 385 公里,南北宽约 263 公里,总面积 43578 平方公里。二、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 1600--1800 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 1000--1200 米。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 1907 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 560 米。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 1581 3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 % 。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 海子(湖泊)星罗棋布。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 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 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面积约 22300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 % 。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面积约 5000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 % 。地势高亢,梁塬宽广, 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蚀逐步得到治理。 2、气候特征榆林地区属于温带, 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脆弱, 灾害频繁。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日差较大, 无霜期短, 年平均气温 10℃, 平均降水 400 毫米左右, 无霜期 150 天左右。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三、榆林市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传统农业耕作粗放,加之过去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沙化加剧,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榆林物种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明显,有品质优良的马铃薯、红枣,畅销国内外的优质小杂粮,正在兴起并逐步占据主导位置的草、羊产业, 占有自然资源优势的绿色蔬菜。榆林市作物布局区域特征明显, 大体以古长城为界分为北部风沙草滩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 北部风沙草滩区要建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以粮食、蔬菜作物为主,水稻、玉米、农作物制种等初具规模;南部丘陵沟壑区主要是旱作农业,以小杂粮等秋粮、果品和桑蚕为主。根据国内外生态农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榆林市目前生态农业现状, 结合榆林的区域特征、资源优势和经济状况, 榆林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具体思路是: 大力发展六大产业; 建设六大工程; 建立适合本区的生态农业模式。(1) 发展六大产业。马铃薯产业:榆林马铃薯个大肉沙, 营养丰富, 耐贮耐运, 品质优良, 食用加工均宜, 在全国马铃薯品种中名列前茅, 是榆林市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名优小杂粮

榆林的状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