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
心理描写片段指导
长沙市六中 语文组:肖骆
探讨:如何让心理描写更出色。
一、直接刻画法
赏析精彩片段,了解心理描写方法
(1)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直接叙述、交代和说明。写作时常用“他想”、“他回忆”、“心里嘀咕”等词语引出。如《詹天佑》中的一段心理描写:“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段内心活动表现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也是他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
(2)内心独白法。
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在“我”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写了一段内心独白:“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段内心独白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无比崇敬、爱戴之情。
一、直接刻画法
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对人物表情进行形象的描写,对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心理活动,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反映出来。
即通过动作、神态、表情等其它描写方式来刻画心理。也叫动作暗示法(用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例《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严监生临死前摇头,手指灯心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了他要死了还担心浪费灯油的心理。
二、间接描写法
作者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当时的思想。因为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和思想感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
心理描写片段(六中,肖骆微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