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脑损伤脑瘫康复程序和方法(2009) 北京和谐医院任世光婴幼儿脑损伤综合征(以下简称脑损伤)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各种因素所致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已有临床异常,尚不能诊断为脑性瘫痪( cerebral palsy , 以下简称脑瘫)或未明确为其他脑功能障碍者。此综合征中已有明确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称为脑瘫。由于近年临床认识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脑瘫的诊断都明显提前,如 200 4 年国外一大组报告,脑瘫 4 个月内诊断的占 % , 6 个月内占 % , 1 岁后仅 % 。同年我国昆明全国小儿脑瘫专题讨论会强调脑瘫应早期诊断,虽然有代表提出生后 3 个月内诊断有一定难度,但一般到 6 个月时诊断应该有把握[中华儿科杂志 2005 , 4( 43): 261-262.] 。脑瘫诊断早晚直接影响到对脑瘫强化训练的开始时间,而开始时间不同预后相差甚远, 1岁后开始训练的脑瘫,只能减轻残疾; 6个月前开始应用正确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功能训练[1],可使多数孩子康复到基本正常,重症也能最大限度减轻残疾[2],对发生脑瘫等严重疾病几率更大的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还可明显降低脑瘫发生率、减轻脑瘫程度[3]。下面介绍吸收国内外各家方法精华,通过 10 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婴幼儿脑损伤、脑瘫的康复程序和方法(雷波法),重点介绍大运动的促进方法: 1尽早开始按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 0-3 个月 视、听、触信息刺激从出生后就开始觉醒时用语言、玩具、图卡、音乐等进行视、听刺激。用亲切的目光注视、一直伴有语言的交流及用图卡、实物等提高认知能力也应贯彻在以后。注视红球不好的,每天多次用红光手电引导注视(注意需要眼科处理情况的早期发现)。听反应差的加强声音刺激(注意需要耳科处理情况的早期发现)。触觉刺激主要采用抚触、捏脊、婴儿体操等。视、听、触信息刺激不仅是提高智能、建立良好情绪的重要方法,也是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 前庭功能训练可采悬吊被单内左右側翻、荡悠,举高高,摇篮/ 摇床,转椅,充气大球训练[4]等。这个月龄充气大球训练可进行俯卧及仰卧球上的颠、滚。孩子俯卧球上,操持者扶压双大腿,亦可有助手协助扶持双臂。颠弹大球同时和孩子亲切交流,待孩子放松后,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滚动大球 3-5 分钟, 再翻成仰卧同法进行。俯卧/ 仰卧球上的颠、转,不仅可向前庭系统输入水平头正位各方向转动的信息,也促进头部控制及躯干抗重力伸展。 身体翻转及头部控制扶持双腿/ 双臂由仰卧翻到側卧,用语言、玩具引导孩子翻成俯卧,左右交替;翻成俯卧后引导肘支撑及头部控制。头部控制训练还可采拉坐及抱立位等。 手握物扶持双手中线相碰,将小物放在手中促手握、放。 相关研究我国感觉统合失调小儿比例较高,如有报告 1622 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严重失调占 % 。脑损伤、脑瘫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就更高。感觉统合训练多与游戏相结合,不仅正常孩子愿意接受,更是需要长期训练脑损伤、脑瘫孩子的理想途径。欣喜游戏可以激发孩子放松地参加反复进行的训练。近年美国出版的脑瘫专著已将感觉统合治疗( Sensory integrative therapy ) 列为脑瘫主要治疗项目之一[5- 6]。感觉统合失调是多因素促成,婴儿发
婴幼儿脑瘫康复任世光(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