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过去现状和未来
内容
白蛋白的定义、来源
白蛋白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
白蛋白的临床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白蛋白充满争议的十年
白蛋白在国内临床目前使用的误区
白蛋白科学合理的使用
白蛋白的制造方法、制剂类型
总结
白蛋白的定义
白蛋白的定义
白蛋白
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细胞或体液中的一类单纯蛋白质的总称。
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
白蛋白的分子结构
白蛋白的分子结构已于1975年阐明,为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66458,分子中含17个二硫键,不含有糖的组分。
,白蛋白为负离子,每分子可以带有200个以上负电荷。
它是血浆中很主要的载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
这些物质包括胆红素、长链脂肪酸(每分子可以结合4-6个分子)、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如Cu2+、Ni2+、Ca2+)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
白蛋白在体内的代谢
白蛋白(albumin,Alb)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白蛋白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
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
有实验证实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细胞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片段而进入血循环。
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其氨基酸可被用为组织修补。
白蛋白的来源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占血浆总量的50-60%,t1/2为18-20d。
肝脏是人类血浆白蛋白的主要合成场所。一般情况下分解和合成保持平衡。
外源性输注的白蛋白2h后约10%进入血管外的组织间隙,20天达平衡。
临床人血白蛋白是天然血液制品。
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
白蛋白有584个氨基酸,其中谷、天门冬、赖、精氨酸较多,而人所必须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和异亮氨酸缺乏,比例不均衡。
白蛋白输入人体分解后重新合成白蛋白的利用率很低,反而促进自身蛋白质的分解,所以白蛋白并不适合作为营养蛋白。并且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的氨基酸,当日输注的白蛋白不能发挥营养作用,而t1/2为20天,故外源性的白蛋白不能及时迅速发挥作用。
白蛋白过去现状和未来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