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家门临海品鲜
到得沈家门,一安顿下来,我们就直奔滨港路上沈家门 夜排档。夜色降临,行走在十里“外滩” ,华灯初上,传说 中的“小上海”呈现眼前,路旁停车有上海、宁波、杭州, 甚至还有山东牌照,看得出来,沈家门的繁荣景象已经走出 舟山,声名远播了。路上 80 多个摊位每年接待游客上百万 游客,其摊位之多,环境之美,菜肴之鲜,游客之盛,场面 之闹,为全国同类海鲜夜市所罕见,夜排档次第排列绵延开 来近千米,一顶顶绿色帐篷,围成一小块天地,每个摊位长 约 10 米,宽约 5 米,摊位上摆满了各类海鲜,黑的海鳗、 黄的花鱼、 白的龙头鱼、 红的大对虾、 圆的文蛤、 尖的海螺、 张牙舞爪的梭子蟹……仿佛进了海洋生物走廊,单舟山的鱼 就有 300 多种,其他各种生猛海鲜更是应有尽有。 “舟山海 鲜甲天下,海鲜荟萃夜排档。 ”看着刚从渔民网中取下的鱼 虾螺贝、身边的瓦斯灶台、桌上琳琅满目的菜肴,再往海里 看去,是一排排帆杆林立,直冲云天,一派的渔港风情,能 不畅怀大吃吗?
和我们一起还有“舟山通”傅小姐,热情奔放,一看就
知是正宗渔民的后代, 果然,其爷爷在六横一带曾经作为 “渔
老大”纵横几十年,威震百岛。跟随着小傅在一个摊位坐定, 她便谈起海鲜来,神情激动,眉飞色舞,淑女形象荡然无存。 上菜的时候,小傅又忙不迭地地介绍道: “吃海鲜,一般外
来人不懂的,当然是渔民最会吃。渔民的生活就从来没有离 开过一个“鱼”字,不少的鱼和其他海鲜的吃法,就是由古 传到今。以前海边人家食鱼,最喜欢的还是用绘法,不仅制 作更为精细,而且添以佐料。醉鱼大家都知道吧,做法就是 先将鱼肉切成薄片,在醉鱼的坛或甏内撒入盐、香料,浇以 酒,然后,一层鱼片一层佐料,待鱼片层层叠满后密封坛口 或甏口,置月余或二三月即可食之。”我们听得趣味盎然, 而同行的朱先生,一点都不关心小傅的说话,只是口中念念 有词,眼神凝固在一盘盘海鲜上面, 手持竹筷,良久而不动。 年纪最小的小彭果然童心未泯,早跑到柜台上观赏起各色鱼 螺了,这不,他让一尾八爪章鱼牢牢吸在手上,高高举着, 等着朱先生来拍照呢。
是女人到这里都要点份 “胭脂汤”,当然,男人也欢迎。 真是神奇的“胭脂汤” !可见清汤一大碗,下面沉有数个带 黑壳之物。小傅用勺在大碗斜刺里插了下去,一小团嫩肉便 漂浮在勺里,大家分吃。汤是真鲜,肉是真嫩。其实, “胭
脂汤”原料为花笠螺,学名嫁,栖息于潮间带之岩礁或珊瑚 礁,以岩礁上的海藻为食,花笠螺遇上危险或退潮时,会紧 贴于岩壁上,渔民小孩子拿来当饰品玩, 它会自然吸紧额头,
犹如胭脂样,用它做汤,则称为“胭脂汤”了。小彭来自湖 南,性喜味浓食品,前一段时间到海边某岛旅行,凡海中带 壳物皆不入口,偶然入口,便奋力掏出小纸巾擦嘴,做欲呕 状。这次小傅给他盛了勺“胭脂汤”,美女送汤,只得勉强 嘬了一口。只见得他一脸惊诧,楞了半晌,吐了声: “鲜,
真鲜! ”众人大笑,从此舟山之行小彭天天要喝“胭脂汤” 后来几天见他脸蛋肌肤光滑,全没有被太阳晒着的样子,我 都怀疑他是因“胭脂汤”起了作用。
“我们上一盘鱼羹吧。”小傅说。鱼羹,是渔家海鲜饮 食中一大风味食品
沈家门临海品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