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保姆赚小费的故事.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保姆赚小费的故事案例来源: 曲辰: “保姆赚'小费' 的故事”,载于《经济学消息报》, 2001 年 12月 28 日第六版。在编辑过程中作了适当删改。记得在初学经济学时,无论是运用 Slutsky 还是 Hicks 分解方法,总觉得消费支出中的价格效应,包括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不怎么好理解。最近听说一个保姆的故事,却很好的体现了其原理,又一次体会到“经济学原来就在生活之中”。本文先讲述这个故事,再进行简要分析,以让更多的人分享。一朋友虽事业蒸蒸日上,但为特别爱哭泣的小孩伤透了脑筋。为此两口子想了不少办法,但收效甚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后总算找到了偏方:小孩特别爱吃一种小颗粒糖,也爱玩,所以每当小宝贝快要哭的时候,给一两个欢乐球或吃几粒糖,小孩很快就会安静下来,若多些球或糖,小孩甚至还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要是不让宝贝哭,每周至少得破费 50多元(大致 54元),包括购买 100 来个(大致为 105 个)价格为 元的欢乐球和约 280 粒价格为 元的糖。有一天,他们从保姆市场雇了一保姆专门照顾小孩,基本要求是不能让宝贝哭,当然每周的预算仍然是 54元左右。在主人的帮助下,保姆很快学会了如何买球和糖以及对付小孩哭泣的招数。然而,一个多月以后,欢乐球降价了,由原来的 元降到 元。保姆当然很高兴,因为现在虽然买 280 粒糖仍需 28 元,但买 105 个欢乐球不需要 26元了,而只需要 16元,每周就可以省出 10元。但保姆没有把省出的钱交还给主人,而是进了自己的腰包,算是赚点“小费”。就这样,降价后保姆每次花约 44元买 105 个球和 280 粒糖,并赚 10元小费,主人全然不知。日复一日,循环往复,但保姆总琢磨着,既然球降价了,为什么不多买点球,而少买点糖。经过不断尝试,她觉得花上 44元,买 45个球和 220 粒糖效果最好,不仅能制止小孩哭泣,有时还会看到小孩的笑脸。一次周末,保姆利用每周给的一天假,到正在上经济系研究生的哥哥处串门, 并洋洋得意的把在主人家的故事一五一十讲给哥哥听。哥哥听后,觉得挺有意思, 夸妹妹有心计,但仔细想想,心计还不够,因为让小孩高兴当然好,但这并不是妹妹的本职工作,她完全可以在不让小孩哭泣的前提下,更好的组合球与糖,省出更多的前,赚更多的“小费”。经此点拨,妹妹觉得言之有理。回去之后,又经过不断尝试,她每次买大约 140 个球和 210 粒糖,花费约 42元,就能保证小孩不哭。结果,每次可赚约 12元“小费”,比哥哥点拨前多赚 2元。转眼间已是春节临近,保姆打算回家过年,期间只能由主人替代去买东西和照顾小孩。她知道,如果主人去买东西,必使其赚“小费”之事暴露无余。为此, 她以退为进,开始将每次能省出的 12元分文不要,即把主人所给的 54元全部购买球和糖。至于购买的数量,经尝试,最后觉得每周买 180 个球和 270 粒糖,能使小孩最高兴。见此情景,主人当然非常高兴,夸保姆很能干,而保姆就将球降价的事告诉主人,还得了个“诚实”的美名。这虽然只是一个保姆赚“小费”的故事,却揭示了消费中包括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原理,有趣的是还体现了 Slutsky 和Hicks 两种分解方法。在此不妨假设小孩不哭为低的无差异曲线 1 ,小孩高兴为较高的无差异曲线 2 ,而小孩最高兴为无差异曲线 3

保姆赚小费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