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物2006年第5期四川安岳涅榘佛像的解读及重修时代四川安岳涅桀佛像的解读及重修时代金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摘要:四川安岳卧佛院的涅荣像是左胁而卧的佛像。这种左胁而卧的佛像是基于什么理念而雕刻的有各种意见。在卧佛中背对观众头部朝向释迦佛的人物,他应是释迦涅架前最后归依的弟子须跋陀罗。涅架佛像的雕刻时代,推断开凿于唐开元年间是较妥当的。但是佛头的底发和肉髻之间有一个椭圆形的硕大髻珠,据此判断安岳卧佛在宋代曾被大规模的维修过。关键词:涅架像;须跋陀罗;髻珠中图分类号:K8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62(2006) 四川安岳卧佛院的涅槊像是国内乃至世界上一尊最大的所谓左胁而卧的佛像,其身长23米。这种左胁而卧的佛像是基于什么理念而雕刻的有各种意见(图一)。有学者认为是古人对死去的人人葬须头西脚东,故卧佛也沿用此种汉族葬式的理念而来[1 也有学者认为是因山石的石质优劣而不得不采用此种卧式【2 与通常所见所谓枕右臂而卧的涅粲像卧式相反的涅檠像在北朝石窟中也偶有所见,如云冈石窟北魏中期的第1l窟南壁上层的坐佛龛下也有一尊小型的涅架像,横躺在石床上,足部和头部有跪拜的信者,左右有数人侍立。相同姿式的涅粲像在云冈北魏晚期的第35窟东壁上部和38窟北壁东部也可见到。甚至在北齐天保十年(559年)惠祖等造龙树思维像的台座上(40X50厘米)也可见到左胁而卧的涅椠像[3](图二)。在四川凉山不意瓦衣石刻画南区第4号‘中也有一例左胁涅檠像,为大理国时代所雕凿HJ。这些偶见于石窟和台座上的小型左胁而卧的涅粲像的异例,并不是涅巢像的主流,有着偶然的因素或者是对方位理解不同所致,但如安岳如此巨大左胁而卧的涅粲像,在雕刻当时肯定有着特殊的意义,颇可探讨。一、安岳涅桨像的内容解读在卧佛的中部引人注目的是背对观众头部朝向式迦佛的人物,其右手抚摸着释迦佛的左手,民间传说是弟子为临终的释迦把脉,似有牵强。有的学者也认为:“卧佛腹前,坐着佛弟子阿难尊者,面向内微躬著身子,俯视大佛,像是在切脉的样子”l引。此背对观众的人物,被认作阿男,似有不妥, 他马上使人想起犍陀罗石雕涅粲图上几乎也都出现这个背对观众的人物,有时也作着覆头僧衣面对观众而坐。他即是释迦涅架前最后归依的弟子须跋陀罗。《大涅槊经》卷四十载:枸尸那竭罗城有一梵志名须跋陀罗,闻佛将在裟罗双树间涅架,特意赶图一 85 万方数据四川文物2006年第5期四川安岳涅粢佛像的解读及重修时代去向佛陀问法并请求收为最后的弟子云[6l。慧琳《一切经音意》卷十八日“苏跋陀罗,阿罗汉名也,唐言善贤,是佛在世时,最后得度圣弟子也,即涅粲经中须跋陀罗是也”。据宫治昭先生研究,在犍陀罗的石雕涅架图中几乎都有一着覆头僧衣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的正面或背后的人物,与各种版本的《涅椠经》中“一面而住”、“一面而坐”、“坐于一方”的描述吻合。且在梵汉诸译的《涅槊经》中记有须跋不忍见尊师人灭,赶在尊师入灭前自焚人火界而涅架【7|。而唐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架经后分》卷上并没有记载须跋是以什么方式先于释迦佛而涅粲的,只说他涅槊后,大众供养其尸安立塔庙。即依佛教以香木苏油荼毗其尸,其时,即于火中放大光明现十八变。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右胁出火左胁出水云云旧j(图三)。须跋自焚的情节在辽宁朝阳北塔的天宫中发现的银棺线刻图上也可见N E
四川安岳涅槃佛像的解读及重修时代.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