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逍遥游导学案
课题:逍遥游目标导航:
【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以 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学习庄子运用丰
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等写作手法。 【人文 素养】理解
庄子所创造的意境一一逍遥游。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自
主学习: 一、知人论世 ①庄子,名周,字子休, 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 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 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②思想介绍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主张
“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 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 定现实,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 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③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 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 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
有《庄子》,亦称《南华经》、《南华真经》,道家经典之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 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 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
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附注:内七篇为:
《逍遥游》《齐物论》 《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
《大宗师》《应帝王》 ,
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 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 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 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 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的境界里寻求解 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 遥游》。
“逍遥游”就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地遨游于永恒的精
神世界。
三、内容介绍: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 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 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 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 界的绝对自。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 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要 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 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 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
互动导学
1. 导入:自是什么,裴多菲如是说:“生命诚可贵,爱 情价更高。若为自
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小诗以递进关系,前两句阐
述了生命与爱情的价值,生命诚然宝贵,但是出现了真正的 爱情时,那么爱情远比人的一生重要。后两句以唤取生命和 爱情得到挣脱束缚的自,最后统一于自,进一步表明了对自 的呼唤。
那么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又有怎样的认识呢,今天我们一 起来欣赏他的名篇:《逍遥游》
2.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 在疏通一段内容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下列字词的解
释。 北冥( )有鱼,其名( )为鲲。鲲之大,不知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 ( )
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
《齐谐》,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 )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 )以( )六月息( )者也。”野马( )也,尘埃
也,生物之以( )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邪?(其其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
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 ( )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 )。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 ( )榆枋
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 以为, )? ”适( )
逍遥游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