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教师队伍建设
——重塑教师灵魄
湖南新宁二中:李冰芝
21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我国大约有1000万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基本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人们都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并非每个教师都有高尚的灵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因素。当然对教师的素质培养是多项素质的整合,其中核心素质是教师的人格和职业道德,因此,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师德修养是教师队伍的当务之急。笔者以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教师队伍的为人师表风范
教师职业的本身特点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其历史使命,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人。教师的劳动手段不是教师的身外之物,而是教师个体内化了的知识结构、世界观、道德观和个性心理品质。也就是说,教师是把本身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职业精神作为手段去影响、感化、教育他的劳动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是一切美好品质的化身和可以效仿的榜样。古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多有精辟的论述,如“师者,人之模范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等。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之成为学生的向导,站在一代新人的面前,把他们引向一个新的目标。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是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而教师的劳动恰是用自己全部的心灵和智慧的阳光去陶冶、塑造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教师都是如此。有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简直是愧为人师,误人子弟。因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今天,很有必要对教师提出
“为人师表”的风范建设,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二、培养教师爱国主义的精神
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培养和造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献身祖国“四化”建设人才的事业,是“谋全民幸福”的事业。教师的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陶行知语)因此,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深刻地了解祖国的基础上,产生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付诸报国之行,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教师就是要以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主义圣火一代代传下去。但目前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有大量企图分裂祖国的危险分子存在,如闹西藏独立,响应台独等现象。因此,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要时刻警惕这种现象的发生。保持教师队伍的战斗力与纯洁性。
三、要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服务精神,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体现了教师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自古以来就把老师比作蜡烛,孺子牛,这正是老师奉献精神的反映。“社会活动中,只有教师活动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陶行知语)。大多数人应该知道北京市某中学报道将退休的某历史老师蒙受学生的辱骂还坚持上课的事情吧。目前,我们教师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了,但是,它受我的限制,教师的经济收入还不能大幅度提高,曾几何时,有
新时期的教师队伍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