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0
课题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三课时(5、6、7节) 复习教案
课型
复习
主备
张太甲
课标
与
教材
课标要求: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教材分析
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动画展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要求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要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动画让学生知道视力的矫正等问题。,
教学重点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和它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
学生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初二时和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折射规律。但由于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能力还不强。所以要把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对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现,通过练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 应用还。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知道凸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3)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和总结实验规律,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有意识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透镜对准太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学方法与媒体
教学方法:教师提问设疑、演示、学生独立探究。
媒体教学:本课时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导学案
2 / 10
强调知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
学法:让通过对导学案的学习和讨论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 学 过 程
复备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课 第三课时
第五、六、七节
基础知识回顾,规律方法总结
一、透镜
1、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 ,它对光线有 作用,又叫做 ;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它对光线有 作用,又叫做 。
F
F
F
F
典型光路
3、鉴别凸透镜、凹透镜的方法:触摸法、平行光法。成像法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请你根据
济南历城唐王中学凸透镜成像复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