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社会调查报告题目: 学校: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 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意义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据统计,预计到 2020 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 350 万,占总人口的 20% 。由此,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社会保障,尤其是老年人的养老等问题亟待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投入。为了解目前北京市民养老方式,本人特进行相关调查。二、调查过程调查时间:本人于 2011 年月日至月日,历时一个月,进行相关调查。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三、调查结果分析在调查的 20 人当中, 10 位男性, 10 位女性, 40% 北京居民感到养老压力颇大。其中收入越低的家庭,养老压力远大于中高收入家庭。年龄低的群体,养老压力高于年龄高的群体。在养老观念上, 70% 居民不愿意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在未来自身如何选择养老方式上,近六成被访者选择居家养老。(一) 目前北京居民主要的养老方式养老方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及社会机构养老。 ,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养老方式。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 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这种养老模式,是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它既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传统中国社会所需要承担养老的社会压力, 稳定社会秩序,也有利于尊老爱幼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社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要养老方式。 ,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 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3 、食宿、照料的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和各种形式的老年公寓。老人的一切生活都在院内进行。随着老年群体的扩大和高龄化,部分老人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选择到老年福利机构, 如养老院、托老所和老年公寓的人日益增多。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会得到良好的照顾,及时获得医疗救助,减轻老年人独居的孤独感,儿女也能放心父母的生活起居。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生活逐步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老年机构能担负起这一功能,特别是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老年机构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二)目前养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上三种养老方式均存在一些问题。 1. 子女因收入低或工作忙导致照顾不周现如今底薪人员占的比重比较大,使得生活压力较大。并且,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家庭规模逐步小型化,年轻一代忙于学习和工作;青年人婚后多选择离开父母单独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观念也开始变化,只要条件允许,也不愿与子女同住。这使得现代家庭越来越难以完全承担照料老人的任务, 特别是晚年体弱多病阶段的照料责任。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
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