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词复习抒情方式.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词复习——抒情方式
典故
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言简义丰,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的赏识一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建功
景与情的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情以景显”。不同的景物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
孤寂冷清的景物适宜表现孤独悲伤的切肤之痛。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萧瑟凄冷的景物多用来表达孤独感伤的乡思或别离之苦。如:“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景与情的关系
恬静优美多用来表现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情感。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新明丽的景物适宜表现轻松喜悦之情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雄宏壮阔的景物多用来豪迈的气概、豁达的胸怀、雄伟的抱负或苍凉悲壮的情感,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景与情的关系
初中语文常见意象及寄托的情感。
“明月”在古诗词中常是传递情感的纽带,成为寄托乡思或相思之物。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词中其他常见意象:“丝”喻离愁、喻爱; “杨柳”表达惜别、怀乡之情;“鸿雁、青鸟”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羁旅伤感;“笛”表达思乡;“落花”常用来表现伤春惜时,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哀愁……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作者对人或事直接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直抒建功立业的英雄理想)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眼前之景融入自己的想象,展示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伟抱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借落红和春泥表达自己虽辞官还乡,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雄伟)
寓情于事
无言独上西楼
( “无言”“独”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叙写送别场景,表达依依惜别深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叙述吏夜捉人,表达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间接抒情
寓情于议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表达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寄遇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间接抒情

古诗词复习抒情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71 KB
  • 时间2021-09-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