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之前的曲周学习总是让人收获很多,我因为参与过关于曲周的多次调研工作,对于其中的感受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在此,期望以文字的形式和大家分享。由于时间较短,可能不是很全面透彻,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我的感动。
下面,我想以曲周后老营村的农民朋友为例,谈一谈他们心中科技小院是什么样子的。在老营调研时,记得一位田间学员记录每天自己的农事活动,很清晰,并说田间学校的成员都有这个任务。而且,他们还感到,自己也慢慢喜欢上了写笔记的习惯,因为这样会方便自己以后回忆和学习。
工作上,他们会全力配合我的调研工作,他们(田间学员)会记录笔记,这对于调研工作很有帮助。因为,农户一般是不会记得他们的肥料配比和灌溉用水量的。加入他们在笔记中记录了每个农事活动(肥料、灌溉、人工等等)的情况,那么调研工作岂不是简单而又准确?如,你调研养分管理时,会遇到农户记不得肥料配比的情况,其实几乎没有农户会记得养分配比,这时,我会清农户寻找肥料袋子,他们没有拒绝过,总是耐心地帮助我。
生活上,他们邀请我们在他们家里吃饭,关心我们,嘱咐我休息一会再调研。调研时值夏日,炎炎烈日之下,在询问很多农事操作之后会有口干舌燥的感受。这时,细心的老乡总会问我要不要喝点水,盛情难却之下,我当然接受了。至于吃饭,我认为还是要回到小院自己做。除非万不得已(没有电等),我是不会留在老乡家里吃饭的。记的八路军教导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要切实践行这句话,最重要的是把“双高”技术留给当地,这是最主要的。
学习上,当我不明白作物的栽培过程时,他们总是会耐心讲解。当我在着手准备调研工作时,查阅文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始终认为文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地方的生产实际状况。而很现实的是,我从当地种植高手可以了解到最真实的一线的生产资料,这难道不是最宝贵的吗?而且也是最有效的。在和老乡的了解过程中,我终于慢慢清楚地知道不同种植体系中的生产环节细节是怎么样的,这样反过来又会有助于把问卷设计地更加符合实际,也更容易调研,而且在调研过程中也可以随时改进,使之更加完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还有很多指标也是从老乡那里学到的,不然这个毕业论文可怎么做啊?比如,我在做水分管理方面的工作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分用量的问题。于是我就遍寻村里有这方面知识的老乡,期望可以得到他们的指点。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我的工作没
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