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基础比较差,经常出现读不懂诗歌的问题;
2、本校学生现阶段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二、教材分析:
《节妇吟》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名篇,也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表面上写的是妾为守妇道而拒绝了君的追求,实际上却是借妇女之节来写臣子之节,委婉而含蓄地拒绝了李师道的聘请,表达了作者忠心于朝廷的决心,而要明白作者的本意就得通过解读诗歌“五看”中的知人论世来深挖;另外,《节妇吟》还是一首故事性比较强的叙事诗,通过这样一首叙事诗来掌握解读诗歌的“五看”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在表达技巧上,本诗运用托寓手法,简练含蓄,结构也紧凑,脉络十分清楚。
三、教学设计思想:
1、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对现实生活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节课的学习会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思考来鉴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本诗的拒绝艺术堪称一流,因此在设计时我会围绕一条主线来展开,即“本诗中妾是如何拒绝君的追求的”,用拒绝三式来串起整堂课;
3、语文课堂学习强调“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本堂课很好的结合了这四个环节,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写”,这是本节课的亮点,让学生课堂上写拒绝词,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诗歌侧重于诵读,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因此在课堂中我安排了多次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张籍写作此诗的心情与态度。
5、除了情感上的要求外,本诗知识性的要求有两个,学会通过“五看”来鉴赏诗歌,掌握“托寓”的表达手法,本节课中,我能很好地融入了这两个知识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流畅、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美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读诗歌的方法来明确《节妇吟》的深层含义 ;
2、学习并掌握此诗涉及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何张籍要通过如此委婉含蓄的方法来拒绝李师道,学习诗歌里所传达的拒绝艺术。
五、教学重点:
用解读诗歌的“五看”(看题目、看作者与写作背景、看注释、看关键词句、看题材)来理解《节妇吟》的深层含义
六、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托寓”的手法
七、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别人的请求,这些请求我们有些能答应,但也有些是没法答应,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去拒绝,但很多人就不知道如何去拒绝别人了,今天要学习的《节
妇吟》里面涉及到的语言艺术就能在这方面给我们一些启发。
2、学生初读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强调朗读诗歌时要读准字音、读出与感情
3、解题:(看题目)
节,就是节操、气节。节妇就是守节操的女子。吟,我们有学过一首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比较自由,从刚才的朗读中会发现这里没有固定的五言或者七言,长短句都有,节奏也比较多变,这种体裁会易于表达情感。
4、疏通文意:(看关键词句)
A概括一下《节妇吟》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涉及的人物:君、妾、良人;涉及的物品:明珠——线索,全诗围绕“赠珠——受珠——还珠” 的线索来展开)
B还珠说明妾拒绝了君的追求,那么妾是如何拒绝君的追求的?
明确:拒绝第一式:
节妇吟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