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雷电的产生及参数;雷电冲击击穿PPT教案.ppt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会计学
1
雷电的产生及参数;雷电冲击击穿
雷电放电实质上是一种超长气隙的火花放电,它所
产生的雷电流高达数十、甚至数百千安,从而会引
起巨大的电磁效应、机械效应和热效应。
从电力工程的角度来看,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两个方面是:
雷电放电在电力系统中引起很高的雷电过电压,它是造成电力系统绝缘故障和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幻灯片24
产生巨大电流,使被击物体炸毁、燃烧、使导体
熔断或通过电动力引起机械损坏。幻灯片25
一、雷电放电过程及其特点
水滴分裂起电理论:大水滴分裂成水珠和细微的水沫,出现电荷分离现象,大水珠带正电,小水沫带负电,细微水
雷云中的电荷分布
1、雷电放电的机理:冻结起电、水滴分裂起电
沫被上升气流带往高空,形
成大片带负电的雷云。
实测表明:5~10km高度主要是正电荷云层,1~5km高度主要是负电荷云层。
雷云中电荷分布一般不均匀,有多个电荷密积区。随着电荷积累,雷云电位升高,对地电位差可达数兆至数十兆伏。当不同电荷雷云间或雷云与大地凸出物接近到一定程度,其间电场强度达到该空间的击穿强度时,就会发生雷云间或对地的火花放电,即通常所说的雷击。一般把对地面凸出物直接的雷击叫直击雷。
2、放电过程:
雷云接近地面时,地面感应出异性电荷。由于雷云中电荷分布不均匀,地面高低不平,其间电场强度分布很不均匀。当强度达到25~30kV/cm时,发生由雷云向大地发展的跳跃式“先导放电”,先导通道接近大地时,发生大地向雷云发展的极明亮的“主放电”,再向上发展到云端即结束;云中残余电荷经主放电通道继续流向大地,称为“余光放电”。
先导阶段:方向向下、电流小、速度慢(150km/s);
主放电阶段:方向向上、大电流(几百KA)、高陡度(C的10%~50%)、短时间(50~100µs);
余光放电:电流不大、持续长(~)。
高幅值、高陡度、短时间,大多数雷击是负极性。
3、特点:
二、雷电参数
1、雷电流的幅值
通常定义雷电流为雷击于低阻接地电阻(≤30Ω)的物体时流过雷击点的电流。
我国标准推荐,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超过I的概
率可按下式计算
除陕南以为的西北地区、内蒙古等雷电活动较弱,
雷电流幅值较小,P可表示为:
我国一般地区,按经验公式可得到,雷电流幅值超
过20kA的概率约为59%,超过50kA的概率约为27
%,超过88kA的概率为10%。
2、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T1处于1~4μs的范围内,。波长T2处于20~100μs的范围内,多数为40μs左右。
;在绝缘的冲击高压试验中,。
雷电流波前的平均陡度为
3、雷电流的计算波形
在防雷计算中,按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计算波形
4、雷暴日及雷暴小时
为评价某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度,常用该地区多年统
计所得到的平均出现雷暴日或雷暴小时来估计。
在一天内或一小时内只要听到一次雷声就作为一个雷电日Td或一个雷电小时Th
由于不同年份的雷电日数变化很大,所以均采用多年平均值——年平均雷暴日
雷暴日与该地区所在纬度、当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有关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雷电活动强烈,平均达100~133日;
北回归线以南在80日以上(但台湾只有30日);长江以
北大部在20~40日;西北多数在20日以下,但西藏高达
50~80日。京、沪、宁、汉、成都、呼约为40日;沈、
津、济、郑大约为30日;穗、昆、南宁为70~80日。

雷电的产生及参数;雷电冲击击穿PPT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5.98 MB
  • 时间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