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究目的:在跳深练习中,随着跳深高度的增加,反弹跳起的高度也增大,
但当跳深高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人反而会感觉跳不起来。同样,在跳远、跳高、
三级跳远中,当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增大到某一个阈值的时候,其踏跳效果反而减
小。因此,我们将此阈值就称之为“临界速度”。本文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临界速度
这一现象的存在,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为跳跃类项目中运动员
准确地控制好助跑速度、产生最佳的踏跳效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运动员 20 人为研究对象,选取五种跳深高度
( H1=40cm、H2=60cm、H3=80cm、H4=100cm、H5=120cm)和三种间距( L1=50cm、L2=100cm、
L3=150 cm)的组合跳深练习,测量跳深跳远的成绩。采用压力板仪器得到的相关
测试参数有踏跳时间、踏跳最大力值、踏跳冲量。根据平抛运动的原理,计算出
不同高度、间距组合下落时的踏跳速度。采用 统计软件对所得到数据进
行统计学处理。
结论:(1)5 种跳深高度、3 种间距的组合跳深跳远实验证明了在踏跳动作中“临
界速度”现象的存在,即存在一个最佳踏跳速度对应的跳深跳远成绩最好;(2)
踏跳时间与跳深跳远成绩的关系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踏跳时间越短,踏跳效
果越好,两者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回归方程误差分析表明:运用踏跳时间可以有
效预测跳深跳远成绩;(3)随着踏跳力量、冲量的增大,跳深跳远的成绩是提高
的;踏跳力量、冲量与踏跳速度成一致的变化趋势,即踏跳速度大则踏跳力量、
冲量大;踏跳力量、冲量与踏跳时间成相反的变化趋势,即踏跳时间越长则踏跳
力量、冲量越小;(4)选取行进间 30 米跑、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深蹲 4 项
指标对于下肢力量素质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研究表明:下肢的力量素质是影响
跳深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
建议:(1)在跳跃类项目踏跳过程中,运动员下肢肌的收缩过程实质都是一个完
整的超等长收缩过程,两者的临界速度现象产生的机理相同。但是,由于跳跃类
项目的临界速度目前还无法实际测出来,它与本文研究的临界速度之间肯定存在
某种关联,需要我们进一步展开更深入的研究。(2)从实验数据的统计过程看,
有个别的运动员其指标数据变化并不是和样本总体指标数据变化一致,说明不同
高度间距组合练习对个人还是有不同的影响,在训练中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区
别对待。
关键词:临界速度 跳深练习 超等长训练 踏跳时间 力量素质评估
Abstract
Research goal: In jumps in the deep practice, along with jumps deep high increase, the bounce
upsprings highly also increases, But when jumps deep rises highly to certain altitude, the human will
instead feel that cannot jump. Similarly, in long jump, high jump, triple jump, when athlete's
approach speed increases to some threshold value time, its take-off effect instead reduces Therefore,
we call this threshold value it “the critical speed”.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purpose of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critical speed this phenomenon existence, promulgates mechanism which
and influencing factor this phenomenon produces, the athlete controls the good approach speed for
the caper class project, to produce the best t
踏跳动作中“临界速度”现象的实验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