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的人生启示 ——《美丽心灵》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纳什的双面人生
John Forbes Nash Jr小约翰·福布斯·纳什
一位拥有传奇故事的传奇数学家
疯子?
VS
天才?
《美丽心灵》中的纳什
孤独,他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
智商超乎常人,自信自傲甚至自负
对友情的渴望:妄想出了室友查尔斯,查尔斯的个性与纳斯完全相反,集中了纳什周围那些与纳斯格格不入的同学的特点。内心孤独的纳什无疑是需要这种认可和鼓励的,因此查尔斯也是纳斯在孤独中需要得到认同的体现。
精神分裂
对成功的渴望,对失败的恐惧:他害怕失败,拒绝失败。对成功也充满了渴望,是急切的渴望。他妄想出国防部官员帕切尔--英雄原型,要求他为军方破译俄国的密码,活在妄想中被重视,被肯定的世界里。他那么渴望成功,以至于他幻想了一个强制他完成一些超级重量级工作的对象,而他潜意识里对这些工作还存在着排斥。后来又受到俄国人的追杀,这直接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
对爱情的期待:妄想出小女孩玛休--阿尼玛原型,这个小女孩天真烂漫,却一直没有长大。说明在纳什的现实生活中,他对女性的了解很不成熟,缺乏对女性爱的情感。
在妄想与现实中的纳什
妄想的三个对象代表了他需要的三种实现。
一种是永不背叛的友谊,最知心的朋友。
一种是依赖感,就像需要保护的小孩。
一种是事业上的自我实现。
幸运并幸福的纳什
他并没有幻想一个女性,因为他已经拥有了一个拯救他一生的老婆。这个女人,就是上帝送给他的美丽心灵,而他,也正是靠这个美丽心灵,实现了自己坎坷曲折的美丽心灵。
他的第一项科学研究,即是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策论数学。 1950年,纳什发表了他的“非合作对策”博士论文,提出了诺伊曼的合作对策论相对立的观点。纳什在论文中引入了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对有混合利益的竞争者之间的对抗进行了数学分析。纳什向诺伊曼提出他的理论,但是被简单地认为是“对已完善定理的新译法”。但诺伊曼这一回却是大错特错,纳什的非合作对策论,不但奠定了对策论的数学基础,而且在后来得到了商业策略家的广泛应用。
这样的纳什,你也许了解
纳什曾被《财富》周刊评为最耀眼的新生数学家。1958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期间,纳什解决了困扰数学界已久的变数问题,他甚至掌握了一些关于水面被打破、原子运动和地震活动的方程式的重要结果。
纳什成为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成功和认可需要耐心的等待,时间的认证
1994年10月12日在科学院的投票中,纳什与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另外两名候选人勉强以微弱多数胜出。
从提名到获奖历经了十年,曾因精神病被人拒绝
纳什终于获得了期盼已久的认可,而此时的他表现的是异常的平静。
诺贝尔颁奖大厅里雷鸣般的掌声更加映衬了这种平静
幼年时期 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西弗吉尼亚布卢菲尔德。像所有的天才儿童一样,儿时的纳什是一个性格孤僻,成天着迷于做各种实验的孩子。
青年时代
在纳什的青年时代,他总是成为人们嘲弄和取笑的对象,因为他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拙于社交。他奇怪的举动让他饱尝了众人的白眼。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无所不知的人”—被别人这样称呼—越来越高大和强壮。他的谈吐尖锐,受到周围人的崇敬。
这样的纳什,你知道么?
大学时代 纳什在卡内基理工学院(如今的卡内基大学)就学的时候,一位教授将纳什称为“高斯第二”,以此来形容这个学生的数学才能。1948年,纳什从数学系毕业,纳什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
恋爱
纳什并不只是同性恋,而是双性恋者。他与一位叫埃莉诺·施蒂尔的美丽女子的关系显示了纳什性格中这黑暗残酷的一面。后来才遇到了影片中所描述的那位陪纳什走过人生低谷,始终不离不弃的妻子。
他是天才 在学术的道路上,纳什坚持自己的行事原则,正确地提出问题,然后找到唯一的解决之道。
他对理想执着追求
他勇于面对困难
妄想症从没离开过纳什,但是他勇于面对,从未放弃坚持对学术道路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
他宠辱不惊,淡然处之
当诺贝尔奖通知人打来电话抑或登门造访的时候,纳什的平静让人难以想象,对于一个与自己斗争了一辈子的老人来说这大概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情,一件小事而已。
疯子一样的天才
美丽心灵——纳什的双面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