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环卫事业市场化初探“ 35 万元, 成交!” 2002 年 11月 12 日下午 2时, 随着拍卖师的手起槌落, 济南市民郭女士获得了位于长途汽车总站一座固定公厕 10 年的保洁经营权。当天, 济南市市容环卫局对 17 座固定公厕的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共拍出 13 座,除泉城路一家保洁公司外,此次竞拍成功者全是自然人。 35 万元的天价公厕,不仅在济南市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也十分罕见。拍卖会后,时任济南市市容环卫局局长的凌安中不无感慨地说:“如果由环卫部门或市政府来建设这批公厕, 每座公厕的建设费用将达到二三十万元, 这还不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和其他费用。‘环卫指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厕养厕’的管理理念,让济南市的公厕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也给整个济南市环卫事业的市场化摸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只有市场化才能走出困境城市环卫作为市政公用行业之一, 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市容环卫行业由政府一手包揽,政、事、企不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的进程,因此, 环卫事业的改革,成了城市综合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发达城市, 济南市在这方面起步显然较晚。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道路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 城市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这与市民对环境卫生日益增长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一种尖锐矛盾。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 环卫事业面临着诸多困境, 发展的道路也是坎坷不平。矛盾之外的现实困境,成了环卫系统一把手们作出市场化抉择的又一枚催化剂:城区环卫设施欠账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布局上都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公共厕所缺口达五分之二, 生活垃圾转运站缺口约三分之一, 果皮箱缺口约四分之三, 如厕难、倒垃圾难的问题始终没有得以妥善解决; 垃圾处理厂的趋于饱和,新厂建设又因为资金、技术等问题迟迟未有实质性运作,按目前的每天卫生填埋 2000 吨垃圾的速度计算,预计 2007 年前后现有垃圾填埋场就会饱和。环卫部门一向被称为城市美容师,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环卫事业的好坏, 是考验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诸多困境的束缚, 环卫工作的重担,让济南市环卫系统的决策者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改革之路——环卫事业市场化。济南市环卫局局长张奇语气坚定地说:“这是一条摆脱困境、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一条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希望之路。因为只有走市场化道路, 才能摆脱市容环卫行业的传统落后观念, 稳步建立政事分离、管干分离、调控有力的政府管理职能与管理体制; 才能培育和发展管理规范、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环卫作业市场;才能健全市容环卫法规制度,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环卫机械化,创建清洁、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道路保洁市场化:外引内联走出新天地 2003 年 10月 30日, 济南市首批 10 条道路保洁招标开标大会召开, 尽管各条招标道路冷热两重天, 但是作为济南市环卫事业市场化的第一步, 它将成为济南环卫史上永不磨灭的光环。随之而来的第二批道路保洁权招标工作,才着着实实让环卫市场化挖得了第一桶金。 2004 年4月 12 日,济南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市区 79 条主次干道、 940 多万平方米的道路保洁权欲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参加招标的道路保洁面积接近济南市市区道路保洁总面积的一半,如此
济南环卫事业市场化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