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三岛游览讲解词(前言: 各位游客, 大家( 上午、下午)好, 首先欢迎您来到湖心亭, 游览我们美丽的湖中三岛, 我在这里为您作一个简单的景点介绍。) 西湖风景名胜,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到唐代中期, 西湖的山水风光成为文人墨客题咏的对象。白居易《春题湖上》:“湖上春来如画图, 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 月点波心一颗珠。”进入宋代, 西湖成为著名游览胜地之一, 声誉鹊起。王安石写有《杭州呈胜之》【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林峦腊雪千家水, 城郭春风二月花】大赞西湖; 苏东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传颂至今, 老少皆知。【《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南宋时形成了著名的“西湖十景”【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曲院风荷、双峰插云、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苏堤春晓、花港观鱼】。到了元代,有一位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 “……在那湖的当中心有两个小岛。每一岛上有一所最奇伟豪侈的大厦, 内有无其数的房间亭榭……”那“两个小岛”说的就是三潭印月和湖心亭了。而到明代正德年间, 有一位日本使臣作了一首《无题》的诗,称:“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费工夫。”以侧面表现的手法高度赞美了西湖的美丽。西湖到了清代,受到的关注就更多了,多位皇帝来这里游览考察,御笔亲题了许多诗文佳作, 为西湖名胜倍添色彩。在康熙三十八年( 169 9 年), 康熙皇帝御书了西湖十景的景名, 被刻成御碑立在相应的景点。大家现在在西湖的柳浪闻莺、三潭印月等许多景点还可以看到这些御碑。雍正年间又推出了“西湖十八景”,大家去三潭印月可以看到根据这“西湖十八景”古图刻成的线刻。新中国成立后, 西湖名胜古迹倍受重视, 人们作了大量的整修和保护工作,在 1984 年还评选出“新西湖十景”【阮墩环碧、宝石流霞、黄龙吐翠、玉皇飞云、满陇桂雨、虎跑梦泉、九溪烟树、龙井问茶、云栖竹径、吴山天风】在众多的西湖的名胜之中, 湖中的三个小岛可以算是最吸引人的了。经过这次的修缮工程, 西湖景点格局“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中靓”这一笔, 也圆满完成了。这次修缮秉着最小干预的原则,尊重历史上三岛的总体平面格局。一是对建筑物,像花鸟厅、迎翠轩等众多的亭阁轩榭进行维修, 翻新屋面, 漆料重刷, 达到通透明净的效果, 使室外美景可以映入室内。并对岛上的电线、水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 功能标识牌如导游牌、指明牌、景点的介绍牌等, 重新设计并制作安装,完善了配套设施。岛上的九曲桥始建于清代, 因年代久远, 已经存有安全隐患, 在这次三岛修缮工程中着重对九曲桥进行了加固, 但是原桥线、桥型位置都不动, 古桥墩、古桥柱的原貌也保持不变,只对桥基础和桥面板等明显缺陷的部位进行加固。桥栏杆换为硬木栏杆, 整体呈现出古朴的韵味, 与岛上的自然景观更协调。调整岛上的绿化, 补种更多的睡莲。走在弯弯曲曲的九曲桥上看水面上盛开的睡莲, 看红鱼在莲叶间嬉戏, 也是三潭印月景观的重要内容。在文化陈设方面, 挖掘与三岛相关的历史人文内涵, 进一步充实人文信息量。岛上有很多对联、匾额都对景点起到画龙点晴的奇妙效果, 但有一些匾联因年久破损, 油漆剥落, 在这一次工程中或漆
湖中三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