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校本教研总结 [浅谈校本教研](一).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校本教研总结 [浅谈校本教研]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校本教研,就是根据本校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在相互碰撞中使教育智慧不断滋生,教学灵感不断闪现。“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校本教研对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成长,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实事工程”。然而纵观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教师并沒有从中取得多少收益,获得多大“快感”,参与的热情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领导重视不够,教研制度不健全,研讨流于形式
一直以来,学校教研组形同虚设,成为制约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的“软肋”,其作用无非是上传下达,外出培训,回来传达一下会议精神,期末写份总结,年终做好“台帐”,外加每月一次活动进度统计。平时活动几乎沒有正常开展,即使学校规定的研讨活动,也是“临时上轿”,走走过场而已,做做样子罢了。有时不过是教师坐在一起,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把活动搞成了“茶话会”和“闲谈会”,只待时间一到,便仓促收场。这样,教研活动并沒有给教师带来多大好处,教研组根本沒有发挥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个人认为,教研组理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助推器”,是教师的业务活动中心,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研组的制度建设,强化校本教研管理,力争做到“四个到位”:⑴组织到位。校长应该主抓校本教研,把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构建“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教科研组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让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强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组长。⑵制度措施到位。学校要制定出一套适合本校教研实际,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从制度上确保教师积极参加到校本教研活动中来,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⑶活动人员到位。教研组要实行组长负责制,同时每次活动都应有校级领导参加,作好联络和指导,组长负责记录好每次活动的人员出席情况和活动内容。⑷激励到位。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争取“多出成绩,出好成绩”,学校要对教师的科研实绩给于不同程度的奖励,以激励教师向“科研型”和“学习型”转变,使校本教研活动真正得以健康有序地开展,让教师找到“回家的感觉”,体会到活动的快乐和重要性,变“要我来”为“我要来”。
二、教育评价机制滞后,教师无所适从
尽管课程改革在各地搞得如火如荼,但由于评价机制相对滞后,考试方式仍然沒有较大的改变,应试教育欲演欲烈。所以,认真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一时还不如加班加点、实施死揪活剥的“棍棒”教育——那样反而能“立竿见影”。在“分数是硬道理”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成绩好就名利双收,成绩不好就身败名裂。这样就使一些教师觉得教研活动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实惠”,从而感到无所适从。
我个人认为,虽然我们不能左右教育的全局,但我们可以从本校出发,从“小气候”入手,改变评价不合理这一“痼疾”,消除应试教育得

校本教研总结 [浅谈校本教研](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无需盛会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