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 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 、背诵课文 6-7 、 12-16 自然段。 5 、课后习题 3:(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壮、朴实与活力。(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3)“震撼”、“烧灼”、“威逼”动感十足, 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 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 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6 、课后习题 4:“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 4 次,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练习 4 1 、课外俗语: (1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2 )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4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 、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向谁解释, 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 解释什么, 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3) 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 、背诵俗语及成语(练习四)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 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 、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3 、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4 、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 、背诵边塞诗: 《凉州词》、《从军行》、《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7 、课后习题三:(1 )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 它生命力极其顽强, 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 而且居然枝繁叶茂, 生机盎然。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品格。(2)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 而且是写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 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 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 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 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8、“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因为: 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 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 它生命力及其顽强, 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9、“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
金城镇中心小学六年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