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 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增强空间观念, 发展空间想像能力。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教学准备:长方体实物模型、长方体框架、课件、土豆、刻刀等。教学过程: 一、自主观察,导入新课。 1、观察。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大屏幕,屏幕中有你认识的图形吗? 长方体。哪些图形是长方体? 2、追问。为什么 1、4 这样图形是长方体,而其它的不是呢? 看来, 长方体有着自己的特征,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3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领读。二、切物成形,建构概念。 1 、操作交流。学生动手切土豆,认识“面”、“棱”、“顶点”。(1 )先竖直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它是一个怎样的面? 平面。(2 )把刚才切出的面朝下,再沿竖直方向切一刀,仔细观察土豆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预设: a 、增加了一个面。 b 、多了一条边、线。(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快把你的发现指给大家看。) 指一指新增加的(边、线) ,并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揭示:在数学上,像这样由两个面相交的(边、线)叫做棱。(3 )把第一次切出的面朝下,换个角度再沿竖直的方向切一刀,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观察一下土豆又有什么新的变化。预设: a 、增加了一个面。 b 、增加了两条棱。 c 、增加了一个点。指一指新增的点,看一看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揭示: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的点在数学上叫做顶点。 2 、小结。通过切土豆的活动,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顶点。(板书) 继续这样切三次土豆就被切成一个长方体。(整理桌面器材) 三、循序渐进,探究特征。 1 .观察交流,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1 )提出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呢? 下面请同学们选取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来数一数。(2 )集体交流。数好了吗?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汇报:长方体有 6 个面、 12 条棱、 8 个顶点。①数面:找同学上来数一数长方体的 6 个面。仔细观察这位同学是怎样数的?(一组一组数的、一对一对数的) 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前、后这两个面在位置上是相对的, 因此我们可以称它们是相对的面。(板书) 想一想在长方体中还有没有相对的面? ②数棱:找同学数一数长方体的 12 条棱。带着选择的模型来数一数。仔细观察这位同学是怎样数的? 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的。相同方向的棱可以分为一组,可以称作相对的棱。(板书) ③数顶点:找同学数一数长方体的 8 个顶点。 2 、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 )刚才我们从数量上初步探究了长方体的特征。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中的学具, 通过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 从面的形状、大小关系,棱的长短关系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2 )交流汇报。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形状一样,大小相等)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面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 )把这个长方体框架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