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鲁迅曾经说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与路”作文讲评一、审题这个话题实际上是要求我们阐述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道路(或者选择这样的道路有什么好处),怎样走好这样的道路等。写好这个题目一定要把“路”这个概念具体化,不能泛泛谈“人应该走正确的道路”,因为什么是正确的道路,读者并不明白。可以具体化为:创新之路、个性之路、奉献之路、尊严之路等,也可以通过人类开创道路的艰辛来议论应该如何对待现代人类的出路。偏移中心的立意: 有的同学没有谈论“创新之路”的必要性,而是大谈“创新”的必要性,没有了原话题的关键词“路”,而成了“人与创新”的话题。所以,要看一篇文章是否切题,应该把自己的中心回到原话题中,看看是否符合。否则,虽则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切题,实际上已经离题万里。从文体方面来看,多数同学选择了议论文,实际上也可以写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 从自己切身或周围熟悉的人方面来写某些人是如何走一条人生之路的。这样可能更有渲染力,更能打动人。二、看要求; 这次作文的要求是运用材料方面是否能准确、精炼、丰富,是否能融合于自己的议论,能否为自己的主题服务。材料的运用遵循的原则:材料的丰富指的是文章内出现的材料不能一两个,也不能全都选择同一类的材料。 2、运用材料时不能把一个材料占据全文,也不能两个材料并列举出,平分笔墨。 3、运用材料要详略得当,详的材料只能是一个,而其他的材料只能略用, 当然要讲究技巧。 4、材料中,材料之间要存在一定的关系,或递进关系,或对照关系,或并列(不同时间,不同空间) 5、在材料丰富中,除去人的材料之外,一定增加一些自然中的比喻或类比, 还要有诗词等文化材料。 6、材料之间的顺序,要符合立意的层进顺序,最好是在材料之间有过渡。正确运用材料: 1、在具体描写某一个事例之后,可采用材料排比事例方式,突出话题重点 2、可采用描写形式,渲染气氛,材料之间夹叙夹议,运用过渡。 3、诗词名言化用在自己的议论抒情中。 4 、材料之间的运用一般要存在一定的关系,从时间,空间,递进关系上进行安排。(先自然,后人物,融合诗词) 作文分析: 总体说来,大部分作文都能很好地运用材料,能丰富、精炼,句式也较能灵活、有力。正例如:①有信念的人从来不愿意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他们更愿意在别人未踏足的路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大文豪苏轼开创了宋词中的豪放派路线,雄浑壮观景物、豪迈奔放的感情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从此便有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景象,便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白居易摒弃当时盛行的浮华诗风革新诗路,新乐府横空出世;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开创画路,用绚丽的色彩渲染出美丽的《日出》;华语乐坛小天王周结论拓展歌路,成为亚洲超人气偶像。可见,开辟新途正是发展的潮流。(27班陈诚) ②屈原吟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探索自己的路,最终名垂千古;鲁迅书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用锋利的笔去铺就自己独特的文学之路;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主张,圆了中国人自立自强的梦。东施没有自我的描绘了“效颦”的丑陋画面,被后人传为千古笑谈;追星族整天跟在明星后面,甚至连穿衣打扮都努力效仿,没有了自己的个性,结果学业荒废, 迷失了人生之路。( 27臧洪晶) ③曹操不甘于“老骥伏枥”而开辟了一条霸王之路,宋濂“负箧曳履,行深山谷中”拓开了一条求学之路,歌德

鲁迅曾经说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