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
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1】
摘要构建职业能力模型能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内容空心化问题与短期行为问题。
模型以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为建模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教育反思法和企业访谈法,从理论、教学、用人单位三个视角分析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依据职业能力属性提炼关键要素,建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模型,同时设立相应的二级三级指标,构造职业能力指标体系。
最后对职业能力模型的特点进行总结,同时也讨论职业能力模型的应用限制。
关键词职业能力模型;高职院校;工商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职教育存在两个普遍问题:一是空洞,二是功利。
前者具体表现为教学中没有具体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教师按照偏好随性发挥,没有明确的能力点和训练系统。
后者为按照参与的各级技能大赛或者定点培养单位的要求,亦步亦趋实施教学,有能力点和训练体系,但是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关注少,学生辨识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成长的能力弱。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前者是教育的目的性不清,后者是教育的短期行为太强。
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较普通高校学生弱,在高职施行大而化之的放养式教育,会让本没有较强学习自律能力的高职学生失去方向和动力;而高职教育跟着技能大赛走,教师授课关注技能大赛规那么、知识点,重点培养参赛学生,结果只能是少数学生出彩,绝大多数学生得过且过,没有到达学生与社会的双满意。
因此,找到通用人才标准,结合特定的专业技能训练,打造综合素养更强、专业特征更明显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构建职业能力模型是问题的根本。
职业能力模型是工具,在职业教育中,能力模型说明了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认知条件,才能完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1】。
职业能力模型也可以作为标准使用,以模型设定人才框架,据此搭建培养体系,确保教育既有目标方向,又有实质性内容。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个好的职业能力模型建立在理性思考的根底上,有教学可操作性,培养过程可观察,同时又具备开放性,允许自我进化。
为了搭建起更合理更具有教育实践性的职业能力模型,让更多的学生具备“才〞与“能〞,建模的方法和过程是:通过文献研究,整理相关理论获得二手研究资料,结合教学实践观察与用人单位调研的一手资源,从理论、教学、用人单位三个视角来提炼职业能力要素,通过要素分析,结合培养过程的阶段性任务,搭建动态职业能力模型。
为了使探讨更具体,本文选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
三、模型的研究视角
(一)理论视角
目前对职业能力的定义非常之多,从教育学、教育行政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都有不同的定义。
综合学者们的论述,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通常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资格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其建模的思路是,以职业能力综合属性为基准,框定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能力范畴,提炼职业能力关键要素。
同时将职业能力模型中的关键要素和指标体系导入核心课程的教学,以此构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职业能力的培养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最终到达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用人标准。
从理论上看,职业能力的属性和结构如表1所示。
(二)教育实践视
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