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周兽面纹连体[.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西周兽面纹连体[
  ?[,饪食器和礼器。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一有穿孔的算,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青铜?[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陶觑的继承与发展。分圆体和方体两种,始于商,盛行于商至战国,一直沿用于汉、晋。
  商代?[多为圆形,直耳,侈口,束腰,袋状腹,腹下设锥足或柱形足,甑部和鬲部合铸在一起,器体厚重。商早期花纹简单,晚期多用兽面纹装饰。此时期箅有三孔,多至九孔,四、五孔者居多,还有扇面孔。西周?[除沿袭商代形式外,还出现了附耳,有的上下部可以分开,即为上部甑和下部鬲分开铸造,在下半部也加附耳。同时还出现了长方形觑。春秋战国时期,器身变薄,袋足消失,许多器物不再用花纹装饰。战国、秦汉时期,有圆形和方形合铸体瓶。商代的?[一般甑部较深,比例上略大于鬲部,多为立耳。西周的瓶则甑部与鬲部的高度相差不大。春秋以后,?[的甑部多为大口斜腹的式样,即甑的底径要大大小于口径。瓶,除实用外,西周末春秋初还是礼器,是绝大多数殉葬铜礼器的墓中必有之器,它和鼎、簋、豆、壶、盘、匝(或盂)组成一套随葬礼器。
  歙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西周兽面纹连体?[,,重11斤。由甑、鬲两部分组成,上部是带有双立耳的深腹甑,下部是高柱足的鬲,上下连接处呈束腰状,甑侈口,斜腹,器身匀称。口沿下颈部饰有一周云雷纹,鬲的高袋足部饰有一组高浮雕的兽面纹,圆鼓的袋足与长长的柱足相连。有一足经修补。此器于建国后在歙县雄村乡浦口新府帅公塔塔基下发现,系明代建塔时当作镇塔之宝埋入。

西周兽面纹连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