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城市群-详解
关中城市群(Guanzhong City Group)
目录
1 关中城市群简介
2 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因素
3 关中城市群的发展规划
4 关中城市群的体系框架
5 关中城市群的不足
关中城市群简介
关中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涵盖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9个城市及其他县城与集镇,是陕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区。它同时也是中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大城市群”之一。关中城市群与关中—天水经济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中城市群不包括商洛一区三县以及甘肃省天水市。
关中城市群也是中国沟通南北、衔接东西的枢纽区所在,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美誉,曾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开放的核心地区。
规划立足于历史文化的至高性、科教的领先性、地域的枢纽性和战略的安全性,按照国际关中、现代关中、人文关中、生态关中的要求,把关中城市群建设成为既有一定综合实力、又有明显地方特色,既有浓厚历史气息、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群。
规划坚持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板块,做大做强西安市;以现有城市为基础,做大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地级城市;以资源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做强小城市;以关中百镇建设为契机,做优小城镇;韩城、潼关等省级交界县城要全部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重点培育
“一轴一环三走廊”的城镇发展格局。
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因素
(一)城市群内部城市产业关联程度
城市群要想作为一个整体在更大的城市网络中发展,必须要合理针对各个城市进行产业分工,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群的各个城市对内更好的合作,对外更好的竞争。
目前关中城市群中三个县级市(韩城、兴平和华阴)仅仅只达到了国家设市的标准,经济实力还很薄弱;另一方面,关中城市群缺乏一大批专业化的小城镇基础,一些城镇的工矿企业多是计划经济时期布局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或军工企业,具有很强的植入特征,与地方经济的联系较少,难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与温州地区以民营企业集群块状城镇化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与珠三角的前店后厂式企业集群与城市化相互推进发展模式也不同。由于缺少在全国或者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生产贸易的专业化城镇,关中地区产业专业化分工网络大都在区域之外,这使得关中城市群城市体系发展的基础显得单薄。
关中城市群的几座中等城市和首位城市西安市的产业关联度都不高。作为关中城市群体系中的第二梯度城市,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和杨凌这五个中等城市应接受中心城市西安的产业、产品和技术转移,并向其它小城市和城镇进行产业、产品和技术辐射。但是,目前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和杨凌都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结构,在工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与西安市没有形成产业链关联。由于行政区划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影响了这些城市与西安市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使得关中城市群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城市群的向心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功能效应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与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产业和要素向南京和苏锡常地区有效扩散相比,关中城市群由于缺乏优势产业和区域内产业的有序关联,很难在开放环境下日益以城市群间竞争为特征的我国区域发展新竞争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城市群内部网络建设
关中城市群-详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