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长 城
设计者:罗娟娟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瞭望、呼应、血汗、凝结、肩膀、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2011年9月29日,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一号成功上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他去进行一次太空旅行。(课件出示太空中的景象)说说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长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地球再一次去走近——长城,更多地了解——长城(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8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读)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我发现有些同学还认真地勾画出了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很好。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摘出来,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课件出示词语,通过链接课件,引导学生读一读强调多音字)看来大家记得非常牢固,我相信这些词语的掌握会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再读了解
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1、我知道了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2、长城是用石和方砖垒成的
3、我还知道长城顶上特别宽;4、我还知道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伟大的奇迹;5、我知道长城修在八达岭上。
孩子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时,是按一定顺序的?你发现了吗?(作者是在从由远到近地看长城。)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从远到近。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学习远景
从看到想,咱们就按作者的这个顺序,我们先一起去远看长城,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像
生读。
1、(课件出示长城远景) 请大家仔细看图,说说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很长)很长,就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读出我们的惊叹。谁来读。(课件出示写长的这一句)。令人惊叹的长,还有谁来读,请你来读。 真是万里长城万长,全班男同学我们一起读。
2、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觉得它怎么样?(生答:长城是弯弯曲曲的)感受到了它的形状。还有什么?(生答:感觉它很雄伟,像一条龙)你是从哪句话感觉的就读读这句。(课件出示句子)
3、崇山峻岭,那是怎样的山啊?(生答:一座座连起来非常高非常雄伟的山)连绵不断的是什么意思?就是高高低低的连续不断
师:把你的高高低低的再换一词来说。(连绵起伏)崇山峻岭还是什么样的山?(非常高)高大陡峭,这就是崇山峻岭,这长城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下有气势吧?想像一下连绵起伏的山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一下高一下低,一下转过来,一下转过去、非常险要,是悬崖峭壁、非常雄伟、很陡峭)师:修建于山上的长城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课件演示长城)
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他时而盘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一起告诉我(蜿蜒盘旋)
对,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再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学习近景
好一条东方巨龙,我们走近长城好吗?请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看图,看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在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出来。(课件出示垛子、瞭望口、射击口图片)生上台指:这是一个城台的垛子,主是城台。
同学们,她标的和课文写的一样吗?这些设置有什么作用呢?你读出来了吗?
射口可以用来射击;瞭望口是瞭望远处用的(查看敌情);城台是屯兵用。什么是屯兵?(就是在堡垒里兵都聚集在那儿)说得很对,屯兵就是兵都驻扎在那,易于防守,这样的地方就叫堡垒。
屯兵还可以干什么呢?(还可以把备用的枪枝放在里面、互相呼应)你看既能屯兵又能呼应,真是一举两得。还读出谁的作用?(垛子可以当防护墙)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
同学们读懂了它们的作用。(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从瞭望口建敌情,城墙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
17长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