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唐诗的发展传统分为初唐( 618---712 )、盛唐( 713---770 )中唐( 771---835 )晚唐(836---907) 共四个时期。初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此外,还有陈子昂。?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初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初唐?陈子昂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唐?张若虚”关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 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的田园派和高适、岑参代表的边塞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川别业, 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盛唐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盛唐与王维齐名的诗人是孟浩然,原籍襄阳(在今湖北省),常被称为孟襄阳,考进士没被录取,也没正式做官,长期漫游和隐居,以山水诗闻名于世。《过故人庄》一诗流传最广: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盛唐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 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
唐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