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腊八节喝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 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 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 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 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 食物。
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 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 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 起,加上一些自家
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 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 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 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
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 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 募化来的斋粮煮 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 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 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今朝佛粥更相赠,
更 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 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 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 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 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 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 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 止粘 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 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 急不可耐地吃上 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 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 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 得太 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 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记忆是一朵花,每年都会开得不同。腊八时节,家家都 该吃上一碗粥吧。虽然,在我对粥的回忆里,这朵记忆之花 起初是那么的孱弱而迷离,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迷雾给遮 离住了。可是,再对往事的渐渐追溯过程中,它却慢慢的盛 开了。
确实,湿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腊八粥是再好不过了,那 温暖,是会从心底笃笃实实的漾出来。可最初知道腊八粥, 是
作文-腊八节喝腊八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