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这些心理现象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把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需要和动机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第二节生理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最原始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表现叫感应性,不能叫心理现象, 因为这种能力植物也有。?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如蚯蚓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环节动物和同样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腔肠动物相比,环节动物有了神经系统,而腔肠动物没有神经系统。这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既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第三节感觉和知觉?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可分为绝对感觉性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刺激强度越小,表示感受性越高。?差别阈限表示的是差别感受性,一个人能够觉察到的差别越小,说明他的差别感受性越高。?实验证明,要察觉到重量上的变化,增加或减少的重量需要达到原来重量的 1/52 。?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就是△I/I=K 。研究者发现,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的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的韦伯分数下降。?韦伯分数对于不同的感觉道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的差别很大。?费希纳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光的作用下,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分解,这是对光的适应过程;在暗环境中,视紫红质又重新合成,这是对暗适应的过程。视紫红质分解得快,合成得慢,所以,对光适应非常快,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对暗适应则需要很长时间,一般需要 3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要保护对暗适应,就要设法不让视紫红质分解,办法就是戴上红色的眼睛,因为在波长 620 纳米以上的红光作用下,视紫红质不会分解,所以红光能保护对暗适应。?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感觉后像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这种后像叫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感觉后像是负后像。正后像和负后像可以相互转换。?红色的负后像是蓝绿色,黄色的负后像是蓝色。?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各种感觉道出现的对比分别叫做视觉对比、嗅觉对比、味觉对比和温度对比等。?看到红色会觉得温暖,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听到节奏鲜明的音乐会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本来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电视机可以是深色的,电冰箱却经常是白色、天蓝色、淡绿色的,因为如果是红色,会让人产生它的制冷效果不好的错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 380 纳米~ 780 纳米( nm)之间的电磁波。?眼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外界光线通过角膜、前房和瞳孔进入水晶体,再通过玻璃体投射到视网膜
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