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猪源乳酸菌益生素的研制及其应用.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要本研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MRS从猪肠道及猪新鲜粪便中分离乳酸菌,得到产酸、代谢物质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共30株,其中四株抑菌活性相对较强,分别命名为FNDHl、FNDH2、FNDH3、FNDH4。然后对这四株乳酸菌的生长特性和部分理性质进行了研究。静置生长曲线OD值和pH值的测定表明,四株乳酸菌产酸能力都很强,发酵24小时pH值都接近于3,OD值在18 小时左右基本上达到最大。将乳酸菌划线接种在MRS固体培养基上生长,18小时进行菌体形态观察,并对它们的部分生化实验也进行了试验,表明FNDH2、 FNDH3、FNDH4为乳酸杆菌:FNDHl为乳球菌。将这四株乳酸菌发酵,进行真空浓缩,载体吸附,做成每克产品含菌体数为7X 10伸个的产品,用于饲养实验研究。试验以猪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I组(试验组)基础料配方+gL酸菌益生素2千克,每吨,II组(抗生素组)基础料配方+15%金霉素2千克,每吨,IIT组(对照组)基础料配方(不含任何抗生素)。第一次试验每组25头母猪,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母猪);75头母猪所产的仔猪同母猪~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二次试验每组30头母猪,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母猪); 90头长大母猪所产的仔猪同母猪一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生产数(毋猪所产的活仔猪数)、哺乳率(从出生到断奶的仔猪成活数)、育成率(从断奶到转栏的仔猪成活数)、采食量(主要为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体重(仔猪初生重、24日龄和50日龄平均体重)、发病情况(仔猪黄白痢、腹泻、呼吸道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情况)探讨乳酸菌益生素的作用效果。饲养试验结果如下: 1、母猪平均产活仔数:第一、第二次试验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 2、21日龄仔猪断奶育成率:第一次试验I组、%、 %%,I组与I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n强且相比,% %,差异都显著(P<)。第二次试验I组、%、 %%,差异性比较,I组与I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III组相比, %%,差异都显著(P<)。 3、仔猪50日龄育成率:第一次试验I组、%、% %,I组与I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III组相比,%与7 33%, 差异都显著(P<)。第二次试验I组、%、%和 %,I组与I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III组相比,分别高出t3,42%%, 差异都极其显著(P<)。 4、仔猪初生重:第一、第二次试验各组问差异均不显著(p>);24 FI 龄仔猪平均重第一次试验I组、、;经差异性比较,I组与I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III组相比,%%, 差异均显著(P<)。第_-2次试验I组、、; 经差异性比较结果与第一次试验相类似,I组与I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IⅡ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 5、50同龄仔猪育成平均重:第一次试验I组、、】,I、II组间差异不显著(P>),但均与第HI组差异显著。第i:次试验I组、、’,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6、哺乳仔猪腹泻率:第一次试验I组、%、% %,I组与I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IlI组相比,%与 %,差异均极其显著(P<)。第二次试验I组、%、 %%,I组与I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III组相比,% %,差异均极其显著(P<O,01)。 7、育成期仔猪腹泻率:第一次试验I组、%、% %I组与l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lII组相比,%与 %,差异均极其显著(P<O,01)。第二次试验I组、%、 %%,I组与I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o %,差异均极其显著(P<)。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益生素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可以代替抗

猪源乳酸菌益生素的研制及其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p477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