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
——从《孤独者》到《铸剑》
钱理群
写于1925年1月的《孤独者》与完稿于1927年4月的《铸剑》,一为描写知识分子现实题材的作品,一是对中国古代传说的现代重写,分别收入《仿徨》与《故事新编》。但他们之间又似乎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
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两篇小说主人公外貌的相似:《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铸剑》里的主人公作者干脆称他为“黑色的人”,“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眼睛也是“两粒磷火”似的发光—他们都是鲁迅小说“黑色家族”的成员,让人不禁想起作者本人:在当年的学生许广平的回忆中,鲁迅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一团黑”。因此,鲁迅直言不讳地对胡风说:“我就是魏连受”,并且用自己的笔名“宴之敖者”来给《铸剑》主人公命名,这大概都不是随意白铆吧。
而且好像还有类似的暗示,或连想《孤独者》开头、结尾都出现了“深夜在旷野中曝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的“受伤的狼”的形象。这显然是在象征小说主人公,而日本学者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里早就说过,他眼里的鲁迅正是“受伤的狼”。而在《铸剑》里,当“黑色的人”向眉间尺坦露自己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以后,又出现了一群狼,而且也是闪动着“磷火似的”眼光:这是不是在暗示“黑色的人”是一匹“受伤的狼”呢?如是,《孤独者》与《铸剑》两篇小说的主人公(以及他们与作者之间)就不仅是外
貌,而且在内在精神特质上都存在着某种相似与相通了。这倒是应该细心分辨的。
于是,人们注意到《孤独者》里的一段描写。冬夜,“我”闭目枯坐,突然从窗外雪罗汉“用两块小炭嵌出来的”眼睛里,看见了“魏连受”眼睛的闪动。由这精神的幻觉竟然引出了颇为奇异的心灵感应与对话。“我还得活几天”,这是魏连受的声音。“为什么呢”,“我”无端地这样问,这时听到了敲门声:有人送来了魏连受的信,信中赫然写着对于“我”的疑问的回答……。
“……先前,还有人愿意我活几天,我自己也还想活几天的时候,活不下去;现在,大可以无须了,然而要活下去。
“愿意我活几天的,自己就活不下去。这人已被敌人诱杀了。谁杀的呢?谁也不知道。
“人生的变化多么迅速啊!这半年来,我几乎求乞了,实际,也可以算得已经求乞。然而我还有所为,我愿意为此求乞,为此冻馁,为此寂寞,为此辛苦。但灭亡是不愿意的。你看,有一个愿意我活几天的,那力量就这么大。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同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配活下去;别人呢?也不配的。同时,我自己又觉得偏要为不愿意我活下去的人们而活下去;好在愿意我好好地活下去的已经没有了,再没有谁痛心。使这样的人痛心,,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快活极了,舒服极了;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僧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致,——然而我胜利了。”
这又是一个“活还是不活?”、“为什么活着?”的内心质问,让人想起了那著名的丹麦王子。问题是古老,甚至永恒的,回答却是独异的。这是一个心灵的过程:首先是为“还想活几天”的自己,以及“愿意我活几天”的他人即爱我者活着,为此,我求乞、冻馁、寂寞、辛苦,几乎付出一切可能付出的代价。然而,“我”却遇到了“敌人”—不是人们经常说的“阶级敌人”,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1-10-05